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会计专业
县域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现状调查及分析
XCLW122361 县域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基本情况
(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三)农村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四)农村征信市场情况
(五)农行“金穗惠农卡”、农信社“金碧惠农卡”开办情况
(六)小额贷款公司参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七)地方政府在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举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一)农民信息档案建设存在困难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体系统建设滞后,信贷支持不足
(三)惠农卡功能宣传不到位,农民对其缺乏正确认识
(四)小额贷款公司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缺失
(五)农村融资担保机构经营面临困难
(六)县级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待加强
(七)地方政府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支持有待加强
三、相关建议
内 容 摘 要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农民大国,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农村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农村建设、农业发展,而当前制约农村金融深入推动的一大因素乃是因生产力低下、收入增长缓慢、金融意识薄弱等各方面原因导致的农村信用状况不佳。因此,中国金融管理当局提出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变农村信用环境,以利于金融产品在农村开花结果,全面发挥金融工具服务三农、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而从金融行业本身来说,信用是保证金融正常运行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而农村信用建设作为中国整个征信工作中无法回避的组成部份,其进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调查、分析。因此,本文以笔者所在通海县为例,在深入调查了解通海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期对县域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作出有益探讨。
征信工作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现状调查 通海县 问题及困难 建议
县域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现状调查及分析
—以云南省通海县为例
近年来,县域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农村信用环境逐渐改善,农民信用意识不断提高,但县域中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在市辖八县中经济总量和经济活跃程度位居前列,同时农业产业发展在县域经济中也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和发展水平上的代表性,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展如何,也对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以通海县为例,在深入调查了解通海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期对县域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作出有益探讨。
一、基本情况
(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1.辖内金融机构对农户信息的采集情况和主要做法。
(1)农户信息采集情况。据调查,通海县农行、农信社、商业银行、邮政银行等四家涉农金融机构均已开展农户信息采集工作。截止2009年7月末,全县涉农金融机构共建农户档案77104户,其中:电子档案77091户。
(2)农户电子档案收集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身份识别、职业经历、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家庭住址、家庭成员情况、从事行业等农户基本情况;家庭财产状况、家庭负债情况、收入情况、从事行业的景气情况、经营产品的市场情况、经营面监风险、其他经济来源等农户经济情况;以及农户信用状况、信贷员与农户在调查时的合影等其他情况。
(3)涉农金融机构农户信息建设的主要做法。一是积极向农户宣传建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要求其提供真实信用信息资料;二是由农户按规定填写相关的信息资料;三是涉农金融机构信贷人员通过实地调查、资料审查等方式,对农户的信息资料进行审核;最后由相关工作人员对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并录入计算机作为电子档案保存。
2.“信用户”、“信用村”及“信用乡镇”建设情况。
全县有农村信用社和邮政银行两家机构开展了“信用户”及“信用村”建设,其中,农村信用社同时开展了“信用户”及“信用村”建设,邮政银行仅开展了“信用户”建设,全县没有涉农金融机构开展“信用乡镇”建设。截止2009年7月末,全县共建“信用户”46942户;“信用村”4个,分别是:杨广镇五脑山村、杨广镇杨梅沟村、秀山镇黄龙村和四街镇四寨村。
(1)评定“信用户”的主要条件和可享受的优惠。
邮政银行评定条件主要是在12个月的借款期限内还款及时,无逾期,信誉好的农户;农村信用社农户信用等级评定采取百分制形式,根据农户资信状况、贷款用途、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等四方面指标计算分值,确定其信用等级,其中,在农村信用社及其他金融机构有不良贷款余额的农户,不得参加信用等级评定。
邮政银行评定的“信用户”可享受优先贷款,简化贷款手续,利率优惠(免两期<月>利息)等优惠条件;农村信用社评定的“信用户”根据评定等级的不同,分别可享受2至5万元的授信额度。
(2)农村信用社评定“信用村”的主要条件和可享受的优惠。
“信用村”评定的主要条件:一是没有拖欠贷款的农户占到该村所有农户总数的80%以上;二是全村经济发展处于全乡(镇)中上水平,村集体经济有一定实力,欠债负担合理,有可供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项目;三是村领导班子团结务实,作风正派,清正廉洁,责任心、事业心强,群众基础好,威信高;四是村“两委”积极支持、配合农村信用社的工作,协助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来源、增资扩股、清收贷款和利息等工作。
“信用村”成员可享受的优惠条件:一是农户小额贷款均按信用贷款发放,并且不用担保;二是享有优惠信用贷款利率等优惠条件。
3.农户信用评价情况。
(1)涉农金融机构划分农户信用等级的方式。
农村信用社根据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授信管理办法,把农户信用等级划分为一级信用户、二级信用户、三级信用户和次级信用户四个等级;农业银行对小额贷款农户信用等级进行综合测评,其中:优秀≥85分,75分≤良好<85分,65分≤一般<85分,较差 65分以下;邮政银行按信用状况进行评分,其中81至90分为AA级,71至80分为A级,61至70分为BBB级,51至60分为BB;通海县商业银行末对农户信用等级进行划分。
(2)各级别分布情况。
农村信用社一级信用户8927户,二级信用户19253户,三级信用户16292户,次级信用2384户;农业银行一共授信5074户,其中:优秀1015户,占总授信数的20%;良好2776户,占总授信数的55%;一般1283户,占总授信数的25%;邮政银行共授信185户A级以上信用户。
4. 农户信用建设对促进农户信用贷款发展情况。
截止2009年7月末,全县涉农金融机构共向12253户农户发放信用贷款20783万元,其中:已建立信息档案的12253户,共发放贷款20783万元。
5. 实现农户信用信息及其他信息资源共享的设想。
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和邮政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均愿意实现农户信用信息及其他信息资源共享。原因主要是:一是可以有效减少农户和金融机构间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信贷风险;二是可以实现农户信息资源共享;三是方便金融机构全面查询借款人各方面信息。
涉农金融机构实现共享的条件和设想有:一是由人民银行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并负责相关管理协调工作;二是加强立法工作,尽快出台相关法规,以法制方式保证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截止2009年7月末,全县共有农业专业合作社30个,其中:花卉专业合作社14个、畜牧业专业合作社2个、烤烟专业合作社4个、水果、食用瓜专业合作社2个、农业专业合社社1个、农资(农资、种苗)专业合作社4个、其他专业合作社2个。全县所有专业合作社均取得了工商营业执照,但没有金融机构向任何合作社发放过贷款卡。
据调查,截止2009年7月末,全县专业合作社128户相关董事长、董事、农户等以个人名义共从涉农金融机构获得454万元信贷支持,其贷款资金大多用于专业合作所从事产业的产销环节。
(三)农村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1.农村中小企业信息采集建档和获贷情况。截止2009年7月末,全县涉农金融机构共采集农村中小企业信息232户,向232户农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82994万元。
2.农村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情况。
(1)划分农村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方式:农村信用社将农村中小企业划分为AAA、AA、A、B、C五个等级;农业银行采取内部信用等级综合评定等级,分别为:AAA+、AAA、AA+、AA、A+五个等级;邮政银行进行综合打分后评定等级,信用等级划分为:AAA、AA、A、BBB四个等级;商业银行进行综合打分后报玉溪总行进行等级评定,信用等级划分为:AAA、AA、A、BB、B五个等级。
(2)各级别分布情况:农村信用社评定AA级10家,A级38家;农行评定AAA级13户,AA+级38户,AA级5户;邮政银行中小企业暂末进行实际评定;商业银行2009年已向总行申报农村中小企业等级评定38户,其中AAA级9户,AA级20户,A级6户,BBB级3户。
3.涉农金融机构在发放农村中小企业贷款中的主要做法。
(1)农村信用社:一是充分利用自身人缘优势,信贷员走乡串户,大力宣传,使灵活的营销方式深入人心,使中小企业主有信贷需求的时候首选农信社。二是把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基数小、发展过程资金要求“小、频、急”特点与农村信用社“小额、流动、分散”的经营原则有效结合在一起,以达到双方实现共盈。三是根据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特点,执行部份利率优惠政策。
(2)农业银行:一是每年进行一次评级授信;二是严格按国家产业政策发放贷款;三是采用保证担保和抵押担保方式发放贷款;四是必须内部评级,抵押担保必须进行登记。
(3)商业银行:一是严格按国家产业政策发放贷款;二是向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发放贷款;三是有效评价企业管理是否科学,同时作为是否贷款的重要依据。
4.发放农村中小企业贷款过程中在抵押担保方式上的创新。
一是对农村中小企业实行一般抵押贷款利率上浮幅度低于其他种类上浮幅度的利率政策;二是信用等级在A级(含A级)以上,贷款担保方式为不动产抵押,且累计抵押贷款金额在200万元(含)以上贷款可享受人民银行公布的相同期限的贷款基准利率;三是中长期抵押贷款利率实行一年一定。
(四)农村征信市场情况
1.农村征集市场基本情况。
通海县辖内共有两家农村融资担保机构,分别是通海诚信担保有限公司、通海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截止7月末,通海诚信担保有限公司共有农村中小企业客户数242户,担保贷款金额32987万元,通海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共有农村中小企业客户数22户,担保贷款金额8034万元,两家担保公司均没农户客户。全县没有农村信用协会和农村信用中介机构。
2.与涉农金融机构有合作关系的农村融资担保机构具体名称及分布,以及涉及中小企业和贷款金额。
(1)与农村信用社有合作关系的担保机构是通海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截止7月末,共担保7户中小企业1800万元贷款。
(2)与农业银行有合作关系的担保机构是通海诚信担保有限公司,截止7月末,共担保4家中小企业1600万元贷款。
(3)与商业银行有合作关系的担保机构是通海诚信担保有限公司和通海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截止7月末,通海诚信担保有限公司担保29家农村中小企业4129万元贷款,通海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担保9家农村中小企业4371万元贷款。
3.涉农金融机构与农村融资担保机构合作方式。
(1)农村信用社主要与通海信用担保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其合作方式为:一是发放担保项下的单户贷款比例以不超资本总额的30%为限,贷款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贷款期限不超过一年;二是贷款利率原则上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上浮范围内双方协商执行,可视借款人的情况给予利率优惠;三是担保方在信用社开立保证金账户,按贷款总额10%的金额存入该账户。
(2)商业银行分别与通海诚信担保有限公司和通海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两家公司进行合作。其中,通海诚信担保有限公司在商业银行的铺底保证金不低于200万元,担保金额按铺底保证金的1:10进行担保;通海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在商业银行的铺底保证金不低于200万元,担保金额按铺底保证金的1:7进行担保。
(3)农业银行主要与通海诚信担保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其合作方式为:一是双方签订协议,明确相关事项的责任义务;二是担保方在农行开立保证金账户,按贷款总额10%的金额存入该账户。
(五)农行“金穗惠农卡”、农信社“金碧惠农卡”开办情况
1.基本情况:截止2009年7月末,全县农信社共发放“金碧惠农卡”3157张,授信3157户共10211万元,实际用信1841户共4880万元;农行共发放“金穗惠农卡”22668张,授信4507户9048万元,实际用信2444户4752万元。
2.农行、农信社办理惠农卡时对农户信用信息采集的主要做法、应用情况。
(1)农户信用信息采集的主要做法:对于农村信用社,首先由申请人提出申请,并在当地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填写相关表格;其次信贷管理人员根据核定的不同授信种类经授权与农户签订相关借款合同、补充协议和担保合同;再次,营业网点柜员根据相关部门出具的绑定和变更通知核对惠农卡与贷款资料是否相符,并在核心系统中进行相关绑定借款合同交易操作;最后,由档案管理员将相关资料整理归档。对于农业银行,则采用整村推进,三户联保的方式进行核定,并同时将相关资料采集归档。
(2)应用情况:截止2009年7月末,农信社共计发行“金碧惠农卡”3157张,授信 3157户10211 万元,实际用信1841户4880万元;而农业银行根据评分情况授信3000至30000元,期限三年,实际用信2444笔,金额4752万元。
(六)小额贷款公司参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通海县现有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分别是玉溪市通海恒润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通海名邦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截止2009年7月末,玉溪市通海恒润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共有贷款户11户,贷款金额900万元,其中:农户9户,贷款金额824万元,中小企业2户,贷款金额76万元;通海名邦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共有贷款户17户,贷款金额903万元,其中:农户8户,贷款金额268万元;中小企业5户,贷款金额500万元。
目前,2家小额贷款公司尚未开信用档案采集建档和信用评价工作。现在主要依靠各种渠道调查贷款客户情况,并作出主观判断,今年,待公司运作进入正轨之后,将参照商业银行的标准进行操作。
(七)地方政府在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举措
通海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信用体系统建设工作,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出席全县金融联席会议,认真听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困难和问题,并尽力加以协调解决。2008年9月,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守合同、重信用”评比活动,极大提高企业的信用意识,2008年10月,通海县委开展了“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促进了非公有制企业信用意识的极大提高。两次活动共同提升了通海县农村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对建设诚信农村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一)农民信息档案建设存在困难
1.农户信息采集工作面临较大困。由于农户分散、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以及金融机构宣传不到位,农户对向金融机构提供相关信用信息资料缺乏正确认识等原因,使农户信息采集工作面监较大困难。
2.涉农金融机构难于准确把握农户真实信用信息。由于农户居住面覆盖全县各个自然村落,加上农业生产的弱质特性,使涉农金融机构难于验证其财产、持续还款来源、生产经营状态等重要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同时,由于现有征信法律和规章制度完善,使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包含的信用信息较为狭窄,如系统信息仍然无法提供借款人的违法行为、违规行为及道德行为等信息,使金融机构与借款人间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难于准确把握农户诚实守信状况。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体系统建设滞后,信贷支持不足
截止7月末,全县涉农金融机构均没有开展专业合作社的信息采集工作;均没有开展专业合作社信用评价工作;除向部份合作社社员提供信贷支持外,均没有直接向专业合作社发放过贷款。分析其原因:一是大部份合作社的土地、办公场所均为租用,缺少抵押资产;二是合作社组织较为松散,一般仅向成员提供生产、销售、管理等方面的服务,且只收取少量的费用,社员实际承担了绝大部份的经营风险和收益,使整个合作社缺乏持续还款来源。三是由于农业经营的弱质性特点,加上农业保险制度缺失,使合作社生产经营的抗风险能力较弱,金融机构进入该市场的风险较大,成本较高,缺乏信贷投放的积极性。四是金融机构信贷创新不足,没有针对合作社设计信贷品种,使信贷支持工作进展缓慢。
(三)惠农卡功能宣传不到位,农民对其缺乏正确认识
一是由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较高,信贷投放成本较大等原因,涉农金融机构对推动金碧惠农卡和金穗惠农卡业务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因金融机构面向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农民对其缺乏正确认识,向金融机构提供真实信用信息的积极性不高。两方面因素共同阻碍了惠农卡业务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截止今年7月末,全县惠农卡实际用信9632万元,占同期授信总额的50.01%,仅占同期全县贷款余额的3.39%。
(四)小额贷款公司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缺失
目前,通海县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尚未开展信用档案采集建档和信用评价工作,现在主要依靠各种渠道调查贷款客户情况,并作出主观判断,这显然不利于控制信贷风险。分析其原因,一是由于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刚成立,并处于试运营阶级,缺乏专门人员负责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对贷款人缺乏有效的信用评价方式;二是由于受制度和技术条件限制,两家小额贷款公司现在无法查询到全国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中的信用数据信息。
(五)农村融资担保机构经营面临困难
1.担保公司业务发展规范受限较多。在金融机构严格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下,县级中小企业因抗风险能力较弱而难于获得信贷支持,制约了信贷规模,同时,银行普遍要求担保公司提供较高比例的保证金,这些都使担保公司担保业务发展因此而受到限制。
2. 担保机构资金实力较弱,资金补偿机制不足。由于资金实力较弱、缺乏有效的资金补偿机制,使担保公司担保业务量难于有效提升,同时,由于接受担保的企业一般为弱势企业,使担保公司的保费率较低,保费收入较少,经营困难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弱。
(六)县级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待加强
由于邮政银行成立时间,信贷业务品种尚不健全,特别是依然没有正式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其农村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工作相对滞后。虽然已经建立了划分农村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方式,但由于受人才、业务开展范围等方面原因限制,其并没有实际开展对农村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工作,其整个信用评价工作在全县银行机构中处于滞后状态。
(七)地方政府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支持有待加强
虽然地方政府在全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采取了许多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到目前为止,县委、政府依然没有对此召开过专题会议进行研究,也没专门开展相关的专题宣传活动,特别是没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相关的规范性指导文件出台,这显然这不利于地方政府切实有效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同时,近年来地方政府把更多精力放在了督促金融机构对县域企业及政府下属事业单位信贷支持上,而降低了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工作的重视程度,这显然不利于县域金融机构和县域经济之间的长期良性互动发展。
三、相关建议
(一)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宣传,切实推进农户信息档案采集工作
1.各金融机构应从支持“三农”发展的高度,切实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加大在农村地区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和农户信息建档的宣传力度,使农户真正认识到农户信息收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推动农户信息档案建档工作。二是要加强调研分析,探索切实有效的农户信用信息采集方法,有效提高农户信息采集的真实性。
2.切实发挥好人民银行在征信建设中的能动作用。一方面,应加强立法,尽快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法规制度,使整项工作的推进有法可依,同时加大对失信者的惩罚,提高失信成本,切实推进诚信农村建设。另一方面,要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联系,争取政府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供更多支持,共同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二)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的支持力度,切实推进合作社发展
1.金融机构应尽快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档案。各金融机构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决定精神,尽快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档案,切实推进合作社信用评价工作。
2.加强金融创新,有效解决合作社抵押担保难问题。各机构应加强调查研究,针对合作社运行的实际情况,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合作社农作物销售收入、畜禽存栏等财产担保抵押,为合作社信贷担保提供更多选择。
3.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的政策支持。应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支持,同时给予合作社在土地使用、经营场所建设等方面更多的优惠条件,从而有效增强合作社的信贷融资能力,有效推动其快速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惠农卡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惠农卡宣传推广力度
应进一步完善惠农卡优惠政策,可考虑在利率方面给与一定补贴优惠,提高农民使用的积极性。同时,各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加大惠农卡宣传力度,使这一项惠农政策深入人心,从而切实有效地推动惠农卡在更大范围内使用。
(四)积极推进小额贷款公司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1.小额贷款公司应高度重视信用评价体系,加强人员培训和调查研究,力争早日建立适合自身经营特点的农村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2. 小额贷款公司应积极加强与上级人民银行联系,尽快研究形成与全国征信管理系统的联接方案,加强人员培训,有效解决网络联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早日实现与全国征信管理系统的联接查询。
(五)有效研究完善农村融资担保机构资金补偿机制
针对担保公司资金实力较弱、缺乏有效的资金补偿机制问题,担保公司应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调查研究,有效研究形成可持续的农村担保机构资金补偿机构,以期提升农村担保机构的资金实力,从而增强担保机构持续发展能力,为更多的农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六)加快邮政银行信用评价体系建设
在前期存单质押贷款、小额商业贷款试点的基础上,银行业金融监管机构应加紧研究邮政银行开展企业贷款业务的可行性研究,并适时批准邮政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邮政银行应积极加强调研,有效研究解决农村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过程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同时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评价试点工作,以期在银行业金融监管机构批准企业贷款业务后,能及时推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从而有效防范企业信贷风险。
(七)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
县委、政府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县域生态环境上,应积极支持人民银行、各金融机构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同时,应牵头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协调会议机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积极组织开展相关的专题宣传活动,同时研究制定适合本地实情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从而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有效化解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增强金融机构的持续发展能力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最终实现金融机构与地方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农村信用社通海县联社,《信用评级管理办法》
2、农村信用社通海县联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授信管理办法》
3、农业银行通海支行,《小额贷款农户信用等级综合评分表》,2009年3月
4、邮政储蓄银行通海支行,《信用评级管理暂行办法》
5、通海县农业局,《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表(2009年7月)》
6、通海县农业局,《通海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及建议》,2008年12月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加入WTO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下一篇
:
审计风险研究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县域
农村
信用
体系
建设
情况
现状
调查
分析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