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会计专业
德阳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分析
XCLW179142 德阳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分析
目 录
目录……………………………………………………………1
内容摘要………………………………………………………2
农信社小额信贷概述…………………………………………3-4
德阳农信社小额信贷案例分析………………………………4
背景介绍………………………………………………………4
小额贷款信贷现状分析………………………………………5-9
对策建议………………………………………………………10-12
结语……………………………………………………………13
参考文献………………………………………………………14
内容摘要
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成功运行不仅使其成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选择,而且成为广大微小企业主、农村养殖户脱贫致富的法宝。但是,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发展的过程中,微小企业主贷款(简称商户贷款)发展情况良好,占到了整个贷款余额的73.26%,而农户保证贷款只占余额的26.74%,可以看出农户贷款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将就讨论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问题,并为解决这些矛盾做出分析。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小额信贷 问题 对策
德阳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分析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第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大,但仍有7亿农民生活在农村,从事传统的农业产业,且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较低,机械化水平不高,劳动强度较大,大多数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比较落后,而在生产生活中集中体现的问题之一就是资金的缺乏。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广泛分布在我国城市、农村县、乡(镇)的合作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近几年,农村信用社取得飞速的发展,成为了农村金融主力军,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鉴于此,本文以德阳市为例,进行农村小额信贷问题的分析研究。简单介绍了德阳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的现状,以及农村信用合作社发放小额信贷对农村、农民所起到的作用,着重探讨了农村小额信贷在德阳市实施的情况及成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便使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支农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从而稳定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同时也使农村信用合作社自身经营达到一个好的效果。
一 、农信社小额贷款概述
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小额信贷开始出现,逐渐改变了扶贫方式,通过给穷人发放小额贷款,发挥金融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穷人的积极性,以财政转移支付和金融创新的有机结合,实现对穷人的救助。很快,小额信贷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热烈欢迎,并很快推广到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许多专家学者开始致力于对小额信贷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为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服务水平,增加对农户和农业生产的信贷投入,简化贷款手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贷款通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农村信用社于2001年推出一种新兴的贷款品种——小额信用贷款。小额信用贷款是指农村信用社基于农户的信誉,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不需抵押、担保的贷款。这一政策的提出,使得农村信用合作社可以最大限度的以信贷资金方式支持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从而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意识,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资金来源问题,对稳定农村,帮助农民就业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 德阳农信社小额信贷案例分析
(一)背景分析
德阳市全面落实“三农”政策,随着农业的快速增长,使得农业资金面临短缺的,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就显得尤为重要,并成为支持中小企业和“三农”发展的金融主力军。目前,全市农村信用社共有旌阳区信用联社、广汉市信用联社、什邡市信用联社、绵竹市信用联社、罗江县信用联社、中江县信用联社6个统一法人单位,我市信用社小额贷款规模居全市各金融机构的第一位。德阳市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持中小企业和“三农”发展的金融主力军。
(二)小额信贷现状分析
1.现目前的状况
德阳市现有的6家县级信用联社中4家盈利超亿元,4家进入全省农村信用社人均创利20强。这些傲人的成绩与我市小额贷款取得的成绩是密不可分的。
以我市辖区内几个信用社为例,截至2013年9月末,中江信用联社小额贷款额62.15亿元,分别占全省农村信用社县级联社贷规模的第5位。贷款额分别占全县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69.19%。
截至2013年9月末,罗江信用联社小额贷款额22.8亿元,占贷款市场份额61%,居罗江金融行列小额贷款之首,占据罗江半壁河山。
绵竹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至2013年9月末,各项小额贷款48.63亿,存贷规模106.19亿元,是绵竹唯一存贷规模超百亿的金融机构,贷款总量分别占绵竹金融市场份额的42.36%,均位居各金融机构首位。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作为农村信用社信贷品牌之一,通过多年来的大力推广,对于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发挥出了积极作用。我市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就是支持“三农”、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2013年末,我市信用社各项贷款额为195亿元,比年初增加27亿元,增长9%,全市占比达到28%,位居全市第一。这些“第一”与我市信用社小额贷款的贡献息息相关,也使得小额贷款成为我市“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重要的源头。
2013年,我市农村信用社按照省信用联社部署,结合人行“迅通工程”和银监会关于金融服务“均等化”相关要求,创新推出了以e迅通(电话支付终端)为载体的“惠农兴村”金融服务工程,将金融贷款服务延伸到村组。而适时推出的“存惠贷”和“惠商贷-中小企业主按揭贷款”两个创新贷款品种,则进一步提升了“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截至9月末,全市信用社开通e迅通1174台;发放微小业务贷款1204笔,金额近2亿元;累计发放会员制担保公司贷款121笔,金额15亿元;累计发放“惠商贷-中小企业主按揭贷款”12笔,金额3280万元。
通过实行小额贷款以来,我市较早的分社都从亏损转为赢利,目前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贷款的利息收入,在信用社中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在总的利息收入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由此看来发展小额贷款使得信用社挽回了亏损。
我市农业小额贷款回收情况良好,还未出现负资产,这正是因为农村信用社在各个方面做出了努力才会得到可喜的成果。在农村由于大多数农民没有学习过相关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淡薄,在刚刚开展小额信贷的前几年出现了大多数农民对自己所借贷款不按时归还或出现逃避贷款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使得农村信用社的负担越来越重,很多小额贷款成为坏帐,很多农户认为这些小额贷款是国家给予的救济,没有重视还贷问题。但从2007年以后的小额贷款回收情况来看,农民的法律意识有所提高,逐渐归还了小额贷款,使得小额贷款步入良性循环,在法律制度的保障下,理清了农村小额信贷的环境。此外由于民间借贷、高利贷曾在德阳市农村一些地方非法活动,不仅加重了农民负担,而且扰乱了农村金融市场,冲击了信用合作社的业务经营。小额信贷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民间借贷活动,在信用户、信用村的评定与创建过程中,部分有不良贷款的农户积极还清了欠贷,部分村委会积极组织本村拖欠贷款户还清贷款,以取得信用户、信用村的资格,这使得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了守信用的重要性,良好的农村信用氛围正在逐渐形成,信用合作社的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2.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推广农户小额信贷,有利于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合农民增收,也有利于农村信用社端正经营方向,走上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小额信贷项目虽然在德阳市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其成立和运作时间较短,处于试验阶段,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已经显露出来。
(1)部分农村信用合作社服务宗旨意识不强
农户贷款额小、面广、工作量大、经营成本高,给农村信用合作社带来的收益有限。因此,少数信用合作社推广小额信贷不积极、不主动。有的信用合作社对开展农户小额信贷的宣传不够,农户对此项工作不甚了解;有的信用合作社坐府办公,存在着官商作风,不能深入农村和农民中间,脱离了与农民群众的直接联系;有的信用合作社在信贷投向上重工商轻农业、重大额轻小额、重盈利轻服务,违背了农村信用合作社服务 “三农”的根本宗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信贷人员紧张为由,工作进度缓慢;不按规定程序工作,导致部分农户调查不实;农户档案填写不全,情况不清,调查人不签字;己被评定的信用户没有相关档案,不知是如何评出。 此外,很多信用合作社主任还存在这样的观点:总认为必须要评出一定数量的信用户和建立一定数量的信用村,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另有部分信用合作社主任只从各村的行业特点入手,没有全面的调查村中每户农民的情况。总的来看,一部分信用合作社主任对此项工作的认识没有到位,缺乏学习和基本的工作态度。 (2)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信贷支农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
农村信用合作社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宣传不够,农户对方便快捷的办贷程序还不十分了解,加之受传统的观念左右,认为没有关系就贷不到款,因此制约了一部分信贷需求。另一方面,在调查农户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过程中,受技术、信息、资金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传统农业的种植方式在德阳市还占主导地位。而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耕作对资金的投入相对较少,这部分资金大多数农民能够通过自身的积累来解决,因此,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并不十分迫切。 (3) 农村信用环境差,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没有安全保障
由于缺乏金融意识和信用观念,部分农户只贷不还,恶意逃废债务;有的农户对小额信贷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将其当作“扶贫救济款”,缺乏主动还款意识;还有的农户随意改变贷款用途,将支农信贷资金用于建房、婚丧嫁娶等生活消费,使信贷资金不能充分发挥其支农效益,并导致贷款到期无法偿还。另外,由于农业项目风险较大、农业生产资金周转期长、农产品市场价格不稳定等因素,部分农户贷款投资项目不能得到预期收益,也导致无法按期归还贷款。
(4)检查监督机制不健全
贷款后检查是贷款“三查”制度的重要环节,为降低贷款风险,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信用社应加强贷后检查工作。但“重发放,轻管理”的经营理念已在大部分信贷员脑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一方面,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对象广、额度小、分布散、行业杂、所以工作量相对较大,而信用社信贷工作人员力量相对薄弱,这就削弱了对农户小额贷款的监管。另一方面,一些信贷员有“重企业,轻农户”的思想意识,认为贷后管理只适应于大额贷款,对小额农贷不适用。有的信贷员甚至认为农户贷款金额小,形成贷款风险每户不过几千元或万余元。由于这些错误的观点再加上农民工外出的日益增多,所以有些农户贷款后外出务工(有的甚至举家外出),多年不归,下落不明。
(5)贷款客户和需求客户错位
根据评级情况,农户的等级分为优秀、较好、一般三个等级,其中优秀的授信额度为3-5万元,较好为1-3万元,一般为万元以下。但即使3-5万元也远远满足不了一些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的需要。以牛羊养殖为例,5万元只能满足六、七头奶牛养殖的需要,而较大的养殖户还远远不止这些。农户联保贷款理论上虽然能解决农户对大额资金的需求,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农民合作意识差,怕为别人担风险,执行效果并不理想。二是被评上信用等级的农户,往往家庭条件较好,自有资金充裕,一般不需要贷款;家庭条件较差的农户需要贷款,却可能因没评上级而得不到贷款。
(三)对策建议
1.提高信用社服务农户的宗旨意识
信用社是一个服务行业,必须使所有信贷人员具有服务农户的宗旨,农村信用社经营分散,搜集信息困难,要保证小额信贷机构的成功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提高有关人员的业务素质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重视小额信贷管理人员的培训。小额信贷机构的管理者应该懂得金融行业知识,熟悉当地金融发展情以保证贷款项目的成况,了解当地市场情况,把握小额信贷的贷款方向。其次,要加强对小额信贷信贷员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再次,要对初次贷款者进行必要的金融培训和商业培训。要说明信贷规则,进行技术指导,并引导其把握市场方向,选择合适的产业。同时,也要提高信用社主任的自身素质,不能以权谋私,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款项进行发放,要随时对自己所管辖地区的经济情况进行分析,不能停留在不是信用良好的村贷不到款,提高信用社的经营效益。
2. 政府的扶农政策和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
我市的农产品价格一直都比其沿海城市的同比水平低很多,像上海,广州等地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在我市农民大多属于自然经济,他们和小商小贩、大型粮库等相比议价能力是很差的,所以对于他们,我市政府就要管制,对农户进行补贴或是限制农户以外的人的利润空间。严格价格支持政策,可以使农民得到应得的收入,这样高息政策中的微小百分比在收入中更是微不足道了,政府的这一政策有利于小额贷款机构可持续发展。从我市的地理环境看,农民所处的自然环境大多都良好,可以从事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等等在没有旱涝灾害的年代都会有好的收成,但是也存在问题,一是市场上稀缺的产品农民可能没有超前的意识,或是没有饲养、种植的基本常识,此时就需要政府提供一些有远见的分析意见,不光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还要亲自指导。二是不光要生产,政府还要引荐一些有利的销路,让农民的收成卖市场价格。在这条产供销路子打开之后,小额信贷就会很安心的放出去,就像出口信贷中的买方信贷与卖方信贷一样,农村信用社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既可以给农户提供贷款,也可以给收购农产品的企业贷款,最终可以达到共赢共盈。
3.防范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风险
要经过严格的司法程序,使贷款抵押和担保合法合规对,已办理的担保和抵押贷款,实际起不到担保作用的应重新补办。对新发放的农户贷款,除了农户资产抵押,还应把农户担保人财产抵押。对恶意逃债的农户,农村信用社要联合评估其信用状况,以便以后对贷款的回收。
要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力度,要摸清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经营状况等方面的真实情况,为金融监管工作打下基础。督促农村信用社合法守规经营,防范新的信贷风险。形成的高风险贷款进行跟踪监控,并逐步化解。
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加强对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的保全工作对于利用转制之机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的农户,农村信用社要坚决起诉,依法收贷,通过法律手段确保其信贷资产不受损。
4.认真做好信用户、信用村的评定工作
基层农村信用合作社处于小额信贷工作的第一线,信用合作社主任的工作作风和素质水平、对信贷人员管理和奖惩措施的制定,信贷人员自身工作的实际方法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此项工作的成功与否。此外,信用合作社与乡镇政府及职能部门、各村委会的协作程度也决定着小额信贷工作的开展进度和质量。一是评定、创建与宣传工作相结合,要在工作中加强对信用合作社的宣传,解决农民头脑中对信用合作社存在模糊概念的问题,理解信用合作社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小额信用贷款工作,这样的宣传机会是非常难得,一定要充分利用;二是评定、创建与清非工作相结合,评定工作即能接触广大贷户,又可以利用评定、创建工作这一优势组织清欠陈旧不良贷款;三是信用合作社与村委会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村级评定组织来开展工作,这样既能调动村委会的工作积极性,又可以减轻信用合作社人员的工作压力;四是工作中信用合作社内、外勤人员紧密结合,信用合作社内勤人员应适当安排外勤工作,以减小外勤人员工作强度。
5.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应因地制宜
各县应根据本地的经济状况核定授信额度,额度太高出除资金供应紧张外还易造成损失,额度太低不能满足农户的需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对授信额度进行调整,各信用合作社也应根据各农户具体情况核定额度。在进行小额信贷工作的同时,要注意总结好的工作经验和创造新的工作方法进行交流,并主要做好对联保小组、信用村和信用户的后期监督管理工作。同时要认识到小额信贷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信用合作社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信用合作社正确经营方向,要注意培养信用合作社内部和外部的工作环境,使这项工作步入良性循环。
三、结语
农户小额信贷商业化在中国出现是一种必然趋势。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市场存在巨大的小额信需求,大量的中低收入农民无法提供正规金融服务要求的抵押或担保,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定位于立足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的金融机构,有责任也有相对优越的条件为中低收入农户提供小额信用贷款。政府的推行,加快了小额信贷商业化的进程,不过目前的商业化还只是初级阶段,在某种程度上还需要政府的补贴与扶持。随着经验的积累、技术的改进、配套设施与服务的逐渐完善,我们对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未来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德阳市年鉴,2011
[2]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
[3]关于德阳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2014
[4]德阳信用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德阳日报,2011
[5]德阳信用社“因农而变”,四川三农新闻网,2012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我国通货膨胀给银行负债管理带来..
下一篇
:
应收帐款管理浅谈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德阳
农村
信用社
农户
小额
信贷
分析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