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98.00元)
论文编号:JY015 论文字数:6367,页数:05
[摘 要] 反思是学生学习过程重要一环,是学生自觉地对自身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是对问题的再认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如何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呢,从而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呢?教师应该激发反思动机、提供反思机会,使学生在反思中进行自我调节,从而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关键词] 学习过程 反思 调节 目录 [摘 要] 1 引言 1 一、激发反思动机,创造自我调节能力的氛围 2 二、提供反思机会,创造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的机会 2 1、引导学生在课堂倾听中进行反思。 2 2、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过程中进行反思。 3 3、引导学生在作业纠错中进行反思。 3 三、在反思中调节,从而提高调节能力 3 1、 梳理思维过程 3 2、回顾思维策略 3 3、分析问题本质,将思维由个别推向一般 4 4、剖析解题方法 4 5、找出错误原因 5 总结 5 参考文献 5
引言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反思是学生学习过程重要一环,是学生自觉地对自身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是对问题的再认识。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一切知识最终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不是单纯地复制与同化,它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建构,要求学生在自己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反思是建构主义的一个核心特征。学习中的反思如同生物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一样,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 学习过程中,反思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但许多教师都没有真正意识到。实际上,一个人对解决问题的经验是有时效期的,如果不及时进行总结,这种经验就会消退,从而也就失去宝贵的思想方法的训练机会,这是教学上的一种最大浪费。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这是一个活动主体的自己活动过程的自我意识问题,学会了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反思和有效的自我调节,是思维成熟的标志。如何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呢,从而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