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免费论文元)
是谁在把幼儿教育小学化?
面对应试教育对于早期教育的影响,尽管每个人都在指责,然而每个人又都是参与者与助推者之一。也不知是谁先放出这个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都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家长,除了给孩子报各种名头的社会辅导班外,对幼儿园的教育也开始“指手画脚”。家长认为,每个月交了学费,孩子却大字不识一个就是幼儿园的失职。在公办园学位难求,私立园为招生发愁的情况下,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私立园的老板的办园方针也不得不考虑家长的“建议”,更有甚者被家长牵着“鼻子”走。 究其原因虽各有苦衷,但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 一、家长即是“受害者”也是助推者 从某种角度来说,家长既可是“受害者”也是助推者。家长作为教育终端“消费者”,受整体教育“市场”波动着,于是在参于过程中也无形中又是助推者。为了响应那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家长恨不能给孩子打“鸡血”。于是为了让孩子“赢”在这个起跑线上,做足了提前量工作,你的孩子三岁能识字,我就要让孩子三岁背唐诗三百首,或去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几千或几万位数,以此彰显孩子的“聪明”。家长整天关注在市面上各种开发智力与潜能的书籍和培训班之中,为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培训学习班,孩子走出幼儿园,又不得不转战于各种培训班之中。当小学生、中学生家长意识到孩子都要被累死了,于是声讨学校减负的浪潮让教育部门对学校课业负担过重作了减负政策。学校减去了学生过多的课业,学校退出了辅导班的角色。然而,社会上的辅导培训机构成了主角,因为辅导培训的市场依然存在,只是谁在做而已。看似乎有些矛盾,为什么家长声讨学校课业负担过重,要求给孩子减负,然而学校减负后家长却又把孩子主动送到社会的辅导机构再加上这个“负”?家长的无奈的回答是,别人的孩子都在参加了,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落后”,也不得不从众地再加上这个“负”!于是乎,社会上各种辅导班火起,其实,家长就是“拾柴助焰者”。小学生、中学生家长为孩子疲于奔命,幼儿园孩子的家长更是不不甘示弱。“再穷不能穷了孩子”,这句口号又让家长不论有钱没钱,都参与到为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工作。同时也说明,家长对于“响应”口号的意识很强,也难怪,毕竞家长是听“口号”长大的,如此也就不怀疑家长用头脑中时代“烙印”去“标记”自己的孩子。 二、幼儿园迎合“市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