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免费论文元)
在美术活动中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摘要] 未来需要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发散性思维将是训练新一代儿童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而美术教育最能体现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方法一:创设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为幼儿发散性思维训练开辟广阔天地。方法二:多方位、多角度引导幼儿发散性思维。方法三:多渠道、多方法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 [关键词] 美术活动 发散性思维 创造能力 在此,我把平时有关方面的教学体会诉指于文字,以求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创设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为幼儿发散性思维训练开辟广阔天地。 目前,在我园组织绘画活动时,有些老师喜欢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标准范画”让幼儿照着画,我觉得这种教学模式满足不了孩子的求知欲望。相反,还会抑制幼儿思维。老师怎么画,幼儿就怎么画孩子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个性和创新,学习缺乏主动性。因而,在教学中我先通过创设情境。首先将幼儿的兴趣激发出来。如绘画《可爱的猫》时,我先用充满童趣的语言,以猜谜的形式引出课题。然后再让幼儿说说自己所了解的猫。老师加以概括。如:外形特征:描头、耳朵、身体大致形状,身上毛皮颜色、花纹等。生活习性:白天喜欢睡觉,夜晚喜欢出来活动,睡觉时眼睛眯成一条线,夜晚出来时眼睛又大又亮。 特殊本领:能用爪子爬树,用胡须探测洞口等等。待幼儿对猫有了一定了解后,我便进一步提示点拔,从而更加激起幼儿思维。 如:“你画的猫它在干什么?周围有些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等,待幼儿讨论后,这时我再出示相关资料(如猫的各种动态,站着的猫,奔跑的猫,睡觉的猫,抓老鼠时的猫,游戏时的猫……)。幼儿细心观察欣赏后。我再请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作画。这样,孩子们画出的描生动形象、形态各异。画面内容丰富且有新意,如李涵画出了戴眼镜的猫妈妈在给猫宝宝讲故事,郑淑一画出了头顶装着飞行器的猫带着她去北京旅行。 可见,幼儿的思维是异常活跃的只要我们适时、适当引导便会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二、多方位、多角度引导幼儿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创造思维离不开创造想象。因而在教学活动中,我常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如绘画《恐龙》时当幼儿对恐龙外形特征有了一定了解后,我进一步引导幼儿并提出:如果有一天所有的恐龙都复活了,那将会是什么样子?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周围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一连串的问题让幼儿的思维一步步扩展开去,有的幼儿说如果恐龙真的活了,我要和它做朋友,坐到它的背上玩玩,有的幼儿说如果恐龙真的复活了,那就太可怕了。它会把我们的房子踩扁。这样,孩子们通过想象感受,画出了温驯可爱的恐龙、凶猛残暴的恐龙。 再如绘画《城市高楼》时,我先带领幼儿从近处观察高楼。从楼底向上看大楼,站在高处看大楼,再提问幼儿在不同角度看大楼感觉如何,大楼远远地看上去象什么?这样幼儿从不同角度把大楼画得形态各异,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产生很多新想法。如:有的幼儿画出了狮子大楼,有的幼儿画出了蘑菇大楼,还有的幼儿画出了汽车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