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免费论文元)
情到浓时感自发-----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训练
[摘要]: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从小学阶段就引导学生拥有良好的情感,不但能使学生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孕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要是教师在教学中能紧扣教材,引领学生感知体悟,表情达意,就一定能达到丰富学生情感,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较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的。 [关键词]:蕴积情感酝酿情感溢发情感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与态度上产生的反映。现代社会下,良好的情感,不仅能促使人们健康生活、和谐交际,更能促进一个人的人格力量的形成。因此,情感教育被定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我们从小学阶段就引导学生拥有良好的情感,不但能使学生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孕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只要凭借教材,引领学生感知体悟,激励学生表情达意,一定能达到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移情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较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的。 一、蕴积情感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只要善于把握教材的情感因素,开掘情感的源头,就能使学生较好地蕴积情感的“储备量”。这方面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1、定好情感基调。每一篇课文的情感都有一个基调的问题。从总体上讲,文章中流露出的情感总有差别,或激昂愉快,或悲抑凄婉,或勃发豪放,或凝重深沉。为文章确定一个基调,可以从全局、整体角度去把握好作品中的情感。如《养花》中的开头写道:“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一个“爱”字为全文定了一个感情的调子。教学时,只要抓准了“爱”,就能使学生深刻地领略老舍养花的乐趣。2、理清情感层次。古人云“情者文之径,辞者文之纬”。优秀的文章,“情”往往潜隐于“辞”中,形成一条情感发展线,体现了情感变化的层次性。3、把准动情之点。小语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文艺性较强。阅读这些篇目,统观全文时,总有一两处感人至深的佳境,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穷人》一文末尾部分,渔夫归来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过来抚养时与桑娜展开的对话部分耐人寻味,使人震撼。透过“你瞧,他们在这里啦。”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感受到穷苦人民的那颗纯真、善良之心。4、辨明情感差别。人的情感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显现出较大的差异特性。教学中教者要注意抓住表现情感差异的语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培养学生丰富而又细腻的情感品质。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七自然段,重点写了“我”的内心活动。当邱少云烈火烧身时,我“紧张”、“担心”、“矛盾”、焦急”、“痛苦”等情感的复杂性在文中表露无遗,进一步烘托了邱少云烈火烧身时令常人难以忍受的危险处境。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我”的复杂情感,让学生细细品味个中情感的差异。 二、酝酿情感 在教学中,学生认知教材的过程,其实也是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由于学生知识少、阅历浅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独立、正确地领悟作者的感情。因此,作为学生学习指导者的教师,一定要注意教给学生品情的方法,培养学生悟情的能力,为学生较好地表达情意酝酿情势。 1、以理激情。情感是以认识为前提的,只有被感知过的事物,才能对这一事物产生一定的情感。教学时,教者要善于运用讲解的方法,讲清与文章有关的背景、故事,引领学生认清事物的涵义、功用、丰富学生的认识,达到以理激情、情理交融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