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浅谈幼儿的心理发展表现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学龄前期是人的发展极其重要的阶段,成功的教养将为幼儿在以后每个阶段的顺利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正如中国有句古谚:“三岁看大,七岁看小”。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也说:“三岁决定一生。” 一个人的心理形成,从3岁到6岁,即幼儿时期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时期,由于幼儿大脑的重量将发展到成人脑重的90%,所以孩子的智力发育快,好奇心与模仿能力极强。因此,学龄前幼儿老师必须在了解幼儿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必须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选择方法,教养才可能收到最大效益。 学龄前期是儿童口头言语发展关键期,思维活动以具体形象性占主导,并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倾向性开始形成。在学前期,儿童身体生长发育极为迅速,特别3岁发育最快。并且,他们的认识过程具有直觉行动性、具体形象性、无意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到五六岁时,逐渐向有意性、稳定性过渡,抽象思维也开始萌芽.爱护和发展儿童的智慧曙光,发展儿童的智力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发展儿童体力和智力的同时,还应注意儿童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儿童从第一次起步就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学龄前期儿童在身体、心智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如两排相等数量的正方体积木,如果按等距离摆开,幼儿都知道是“一样多”,但如果将其中的一排积木聚拢,不少幼儿就会认为密的这一排棋子数目少些,因为“这一排比那一排短”。可见,幼儿辨别数量的多少这要受积木排列形式的影响,所以说幼儿的思维也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特点的。 二、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仍然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为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例如在进行区域自选游戏时,幼儿本是自己选择到建构区域游戏的,却因为别的幼儿在益智区发现了有趣的游戏材料,幼儿则很容易改变自己最初的选择而跑到益智区域游戏,也有可能在下一分钟幼儿又因其它区域的好奇心吸引而更换游戏区域,也有可能甚至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该幼儿都会只选择在益智区游戏,由此可见幼儿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当然,在正确的教育的影响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会逐渐有所改变。 三、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3岁前,儿童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这些特征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个性表现的范围也有局限性,很不深刻,一般只在活动的积极性、情绪的稳定性、好奇心的强弱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个性表现的范围比以前广阔,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