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0积分元)
《潘先生在难中》的人物形象
[摘 要] 同那些以“人生派”同题小说作者一样,叶圣陶先生最能体现写实主义“人生派”的特点。他的优秀作品《潘先生在难中》就通过故事和情节写人物的性格,从而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潘先生的形象。 [关键词] 潘先生 语言 细节 人物形象
叶圣陶先生的小说从表现对爱的追求转而倾向于客观描写后,偏重于通过故事和情节客观的、写实的描写灰色的卑琐人生,从而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典型的人物形象。其中《潘先生在难中》便是其范例。 《潘先生在难中》的潘先生是一位小学校长,作者在结构上采用截取生活片断的方法,将潘先生在战乱中带领全家逃难到上海,又因在报上看到教育局长关于照常开学的讲话而只身返回县城,以及在战火平息后违心观迎得胜军阀的三个主要片断按顺序连接,从而完成对潘先生自私而精明、胆怯而乐观的性格刻画,表现他思想性格中明显的“奴性”特征,塑造了一个城市小资产阶级的灰色小人物的典型形象。 潘先生是自私的,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首先考虑的总是他自己和家人的利益。战争刚起,虽然还没有危及到他所在的让里,但他便立即带领全家逃到了上海。刚刚得知教育局长关于照常开学的讲话,他便立即返回。而他此时首先考虑的是什么呢?作品中有一段很详细的描写:“局长的意思照常开学,自己万无暂缓开学之理,回去浑然是天经地义,但是又怎么放得下这里!看他夫人这样的依依之情,断然一走,未免太没恩义。何况一个女人两个孩子都是很懦弱的,一无依傍,寄住在外,怎能断言决没有意外?他这样想时,不禁深深地发恨;恨这个那个调兵遣将,预备作战,恨教育局长主张照常开课,又恨自己没有个已经成年,可以帮一帮自己的儿子。这个举动看似奉公守法,实际上是怕被列入“淘汰一下”之列。 潘先生是自私的,然而又是相当精明的。他回到县里,在首先证实了局长确有照常升学的意思,并且很是赞赏自己有主意之后所忙碌的,除了一纸照常升学的通告外,便是为自己的家产奔波。他到红十字会交了会费,并宣称愿意出借校舍作为妇女收容所,把十字旗子和徽章作为“救命的神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