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农 民 进 城 《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初探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是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它塑造的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吴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而在《西游记》诸多的喜剧元素中,猪八戒无疑是给读者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了。 猪八戒这个人物为什么这么具有喜剧色彩呢?在吴承恩先生的笔下,猪八戒是个优缺点都很突出的人物,出身农民,却有着一些城市小市民的狡猾,憨厚率直而又有些市井无赖的性格;能吃苦耐劳但却经常偷懒耍滑;作战勇猛,但易于动摇;滑稽的语言在加上丑陋无比但却酣态可鞠的形象。但在其背后,却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的由农民向市民过渡的这个形象。所以在小说中,猪八戒以其刚脱离“农民”身份的市井之徒形象,用他那特有的“油滑”语言在文中“插科打诨”,从而收到浓烈的喜剧效果。 猪八戒︰ 又名猪刚鬣、猪悟能。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罚下人间,但错投了猪胎,长成了猪脸人身的形状。在高老庄抢占民女,后被孙悟空降伏,加入取经队伍。猪八戒的身上保留了农民的憨厚率直,能够吃苦耐劳的品质;他身强体壮,力大无比,扫地、挖沟、凿土等样样农活都拿得起来,种地都不用牛,收割庄稼也不用工具,甚至连他的武器——九齿钉耙,虽然是个宝物,说白了就是一件农具,孙悟空说这耙是做园工筑地种菜的,沙僧也说“看你那个锈钉耙,只好锄地与种菜”,一路上更有很多妖怪嘲笑猪八戒的钉耙,锄地用耙子尚可,但充当武器就充满戏谑意味,增添了许多喜剧性色彩,可以说他天生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八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着华鬓香油涂身,不歌舞观听,不坐卧高广大床。但在猪八戒身上,这些都不戒,不仅有一些市井无赖气息和无聊帮闲的角色特征外也有不少江湖游侠的气息。小说二十三回中,猪八戒不仅为美色所诱,将取经之事抛在脑后,并以“和尚是色中饿鬼”这样的理由为自己的大胆追求进行开脱,而且面对众女色,再他“哪个没个三房四妾?就再多几个你女婿我也笑纳了。”并且在没有人同意招他入门的情况下对他的所谓的准丈母娘也动了心思,简直就是市井无赖之徒。小说三十七回中,八戒发牢骚道:“当时我做好汉,专一吃人度日,受用腥膻,其实也快活。”活脱脱一幅占山为王的气派。至于到了八十二回在对待金毛精神更见他的专业性如“才子在他肚里轮起拳来,送他一个满肚红,扒开肚皮钻出来,却不了账?”从猪八戒的自述中也略可以得知他也是有过“占山为王”的经历的,也曾肥腻腻的吃人过活,只不过是在小说的加工过程中这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