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0积分元)
读秦牧的《花城》 [摘 要]“形散神不散”,这是许多散文作家的经验之谈。散文必须“散”,必须“博”,也就是说从表面上看,从形式上看,它运笔如风,不拘成法,似乎散漫无章,行文时断时续,时而勾勒描绘,时而倒叙联想,时而感情迸发,时而侃侃议论,既有天文地理,又有伦理人情,这段写甲地,那段却写乙地。但是,它的“神”却是始终不散的,是首尾一贯的,是表现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的。“神收”、“不杂”,就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从形式上说,散文贵“散”,而在构思上、组织上,则散文忌“散”。散文写作具有的这一辩证统一的特点,使得它与其它文体区别开来。 [关键词]形散神不散、以“线”串“形”、由境及“ 形”。 秦牧同志在《花城》的开篇,用“素来脍炙人口”来赞誉广州的年宵花市,这六个字正可借以赞誉作者的这篇优秀散文。《花城》写于1961年二月间,它以优美动人的文字,抒情轻快的笔调,描述作者徜徉于广州花市看到的不平常的盛况,纵情抒发各种新鲜的感受,歌颂新时代古老的节目充满了青春的光辉,赞美劳动人民英勇的斗争和艰苦的劳动,并赞美由此而获得的幸福生活。 散文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就是要散得开,不拘泥于一物一事或一时一地;“神不散”则是要聚得拢,所有的描写,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无不紧紧扣住中心思想。也就是说,“散”与“不散”,“行”与“神”必须达到有机结合、辩证统一的境地。散文的这个特点,在《花城》中表现得非常突出。作者从广州花市不平常、空前盛大,联想到古老的年宵风俗传统,具体写到花市盛景,最后收拢来,自然引出花市“思索”的感受。文字铺开,竖贯古今,横联中外,连趣闻轶事、农谚俗语也成为文章的材料,这不能不说很散的了。但所有这些笔墨都是以南国花市为线索巧妙地紧紧连缀在一起。文章字字句句都是紧扣着我们赞美英勇的斗争和艰苦的劳动,也赞美由此而获得的幸福的生活“这一中心思想的,真可谓做到了“高度的激情,高度的放纵,高度的控制”。细致剖析《花城》,我们便可看到,它不是花市场景的单个平铺,而是把花市盛况,赏花感受,以及关于花和年宵风俗习惯的知识介绍有机结合,使花的海、知识的海以及作者的感情之海融汇在一起。其中,花市盛况是着力突出的主体;赏花感受随物而生,水到渠成;知识的有机穿插,则作为侧面的衬托。主要方面写得波涌浪翻,花团锦簇,但又主次分明,繁简适度。犹如一支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