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利弊探讨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方式,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发达,金融工具及衍生工具的大量涌现,公允价值计量在国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逐步成为国际会计的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产生,人们日益关注对企业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由于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和及时性,使得现行财务报告过度关注历史,成本和利润、忽视未来现金流量和价值。随着经济坏境的发展,历史成本会计逐渐成为会计发展的障碍。公允价值会计是以当前的市场交易价格为基准,更接近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从而能够正确反映当前企业财务状况,引导投资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然而公允价值会计并非完美无瑕,下文将分析公允价值会计的利与弊。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侧》中把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从理论上看公允价值应是现实条件下所能找到的最理想的交易价格,是最贴近商品真实价值的交易价格。从定义的角度确定公允价值需要满足的条件有:(1)完全的市场;(2)交易双方处于完全竞争市场坏境,地位平等,不存在相互关联的关系而且任何一方不能处于明显的弱势(例如出现财务困难、处于清算期或市场的弱势等);(3)市场信息的充分共享。另外,公允价值的意义中还隐含着:公允价值的时间性需要会计根据公允价值的变化及时的修改调整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应当对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全面进行计量。由此可见公允价值既可以是基于事实性交易的真实市价,也可以是基于假设性交易的虚拟价格。 二、公允价值会计的优点
支持者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使会计信息更能反映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 公允价值的提出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的,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科技日益进步的趋势下,公允价值尤其是现值计量始终能面向现在,面向未来,面向风险和不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