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建立教学多维空间 培养语文创新能力
正文:21世纪是以高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呼唤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我国《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从幼儿教育到大学生研究教育的共同任务。语文作为基础科、工具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责无旁贷。因此,现代的语文教学,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对事物大胆质疑主动思考的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运用能力。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顿悟、和创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我以为:只有建立语文教学的“多维空间”,在立体化的学习交流活动中学生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谓的“多维空间”是指学生的信息储备空间、学生的独立质疑空间、师生的交流互动空间、学生的创造实践空间以及学生的语文生活空间。 一、 指导阅读,扩大学生的信息储备空间。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生只有在广泛的阅读基础上,才能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精熟文学手法,感悟文学真谛。教育学的“仓库理论”曾为我们指出:学生的头脑好比一个仓库,只有在贮存大量材料的条件下,才能在建造房屋时得心应手。学生如果平时不阅读大量的文章,那么他写作或者鉴赏作品时就好比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检索信息是件很容易的事,但关键在于如何有针对性地阅读,真正揣摩透文章,把一些知识融入血液,才真正实现了高效,对此,我采取了一个办法,用问题的形式指引学生阅读的方向,避免了学生阅读的盲目芜杂。比如:结合高一教材《改造我们的学习》,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任选一篇课外议论文分析他的文章结构,议论方法?我可以给他们列举可供参考的作家作品,当然他们也可以自己上网查阅,有个要求是小组分析时,必须脱离原文,运用自己头脑中储备的资料进行分析。久而久之,学生阅读的针对性明确了,读过的文章过目不忘,阅读的效率自然提高。 二、积极鼓励,发展学生独立质疑空间。 引导学生质疑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发问。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多想出智慧,深思能创造”。质疑是深思的结果。教师要善于激疑、释疑,让学生把疑问一个个提出来,并一个个解决,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里的学生质疑,不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