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企业盈余质量的分析研究 研究背景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中就指出我国已经达到了市场经济中等水平;中国文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就表明我国市场化程度还在不断提高。然而在市场经济国家,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依据会计和统计提供的信息来配置资源,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公允的反映经济状况,必将造成资源配置无效的严重后果,因此会计信息在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凸现出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会计星系质量越来越好其他使用者关注,市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
一 盈余质量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对盈余质量内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大概有强调盈余可靠性的、盈余的相关性的、盈余现金保障性的以及强调会计盈余形成过程和结果的质量。笔者从会计信息个重要的特征:可靠性和相关性出发,定义会计盈余质量为与真实盈余的差异程度及对预测未来盈余的有用性。可以看出:与真实盈余的差异程度,主要是强调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避免企业反映出不真实的会计盈余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同时,对预测未来盈余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相关性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 盈余质量的评价标准 目前学术界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评价方法众多,但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基于公司财务数据进行盈余质量评价;二是,假定证券市场有效,通过股价对会计盈余的反应,进行盈余质量评价。基于公司财务数据进行盈余质量评价又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在利用应计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关系评价盈余质量,只有伴随现金流入的盈利才是高水平的盈余质量;其二,利用会计盈余持续性进行盈余质量评价,大多数文章把公司最具有持续性的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率作为盈余质量的衡量标准,该比率越大,公司的会计盈余就越具有持续性,会计盈余也就越具有预测能力和相关性,公司盈余质量也就越高;其三,采用多种指标,建立盈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公司的盈余质量评价。本文就是采用多种指标构建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体系的。 三 盈余质量分析的方法 我国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主要有: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利用资产评估消除潜亏、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利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调节及利用时间差(跨年度)调节利润等等。因此,针对这些方式我们进行盈余质量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良资产剔除法 所谓不良资产,是指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递延资产等虚拟资产和高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损失、投资损失等可能产生潜亏的资产项目。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或者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增加幅度)超过净利润的增加额(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利润有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