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0积分元)
新时期开展幼儿道德教育的方法
[内容提要]重视道德教育是我国的传统,不同历史时期道德观念具有不同的内涵。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社会荣辱观后,加强公民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是作者立足本职,结合多年的幼教实践,论述了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开展幼儿道德教育,提出了幼儿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幼儿道德行为的可塑性及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主题词] 幼教 道德教育 方法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常重视道德教育的国家,历代先贤留下了许多教育子弟的良言警句,其中身体力行者不乏其人,儒家学说创始人――大教育家孔子就是杰出代表之一。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观念在改变,新时代对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今年3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提出的“八荣八耻”,导向鲜明,概括精辟,内涵深邃,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的道德要求。《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章明确规定了幼儿园德育的主要目标是:“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开展幼儿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如何与《幼儿园工作规程》相结合,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所探索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幼儿道德教育要从小抓起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呱呱坠地来到人间,天真无邪是孩子的天性,但我们看到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性格各异,表现不同。究其原因,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家庭、社会和幼儿园教育和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每个孩子的先天因素及后天环境各有不同,所受到的影响也不同,所以彼此或多或少都具有不同的品德个性。而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型、多元化的社会,各类新闻,公众媒体,影视作品内容多、范围广,良莠并存,幼儿在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幼儿从降生到逐渐成长,模仿是其生存的本能,从吃饭、走路到讲话、行动都是在模仿成人行为,所以,如果家长、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良好品德教育,则孩子通过模仿好的、正确的道德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他表现出来的道德也是良好的。如果家长、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教育跟不上,孩子往往会向相反的丑恶的行为模仿,容易误入歧途。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用在无自控力或自控力很差的幼儿身上更能体现。现在的孩子一般三周岁才上幼儿园,在此之前都是在家庭成长,所以在某种程度讲,家长是孩子的最早启蒙者,家长的道德修养对孩子的道德影响也是巨大的。在幼儿园里,教师根据《规程》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性的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获得良好的道德认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民谚道“ 小时曲不扶,大了扶不直。”意思是说,小时侯发现孩子有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纠正,等长大了再去纠正就难了。此言道出了何时对一个人进行道德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