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0积分元)
学前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摘要]“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普遍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尤其针对受义务教育以上的“流动儿童”格外关注;但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学前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以说学前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同样不容忽视。 [关键词]学前、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重视、忽视
流动儿童指的是流入地以外的人口子女,包括被父母留在原流出地的儿童和跟随父母一起流动进入流入地的儿童。本调查主要针对的是后者中的学龄期(3—6岁)的流动儿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指的是从初生到进入小学(0—6岁)之前的这段时期。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主要包括学前儿童的个体心理的发生、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为研究内容。而“学前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其个体化的因素。具体内容如下: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一般规律 学前儿童主要指的是从出生到进人小学之前(0—6岁),分婴儿期(0—1岁)、先学前期(1—3岁)、学前期(3—6岁)。学前儿童的每个阶段的健康发展都会具有注意、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情绪、意志、个性等方面的特点,随着每个期年龄的增长,各个发展特点也会不断改造,逐步完善。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也遵循一般规律,广义的讲,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本身的规律和制约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诸因素的作用的规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一般规律对这个阶段的儿童在成长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如果那个方面的发展受阻都会对学前儿童今后的心理发展起到严重的影响,尤其是流动学前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 二、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1、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 (1)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因素。 (2)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 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所谓的环境是指的学前儿童所生活的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社会环境尤为重要,它指的是学前儿童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的生产发展水平、社会制度、所处的家庭状况、周围的社会气氛等等。 曾有国外报道调查显示:德黑兰某家孤儿院的孩子,因缺少保育员的细心照料,其中58%一岁以上孤儿不会独立坐,85%到三岁多还不会走路,开始站立和扶着栏杆走的年龄平均为70周,后来在该孤儿院抽出10名婴儿进行试验,增加了保育员,这10名婴儿具备了站和走的环境条件后,把开始站立和扶着走的年龄提前到平均41周;另外狼孩的故事也有力的说明社会生活条件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界常说的经典:“一个酗酒的父亲的女儿长大后也会嫁给一个酗酒的丈夫。”为此也证明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起到关键的作用。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者都非常重要。其中家庭教育常被大家忽视,但它的作用在学期儿童的心理成长过程中尤为重要。家庭教育包括家长的教育观点、教育内容、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这些因素常受家庭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