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论苏轼诗歌中的“优美”与“壮美”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苏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之前词相对于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使其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因此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对苏轼诗与词中表现出来的优美与壮美,试作分析与总结如下: 一、苏轼诗歌的壮美。
苏轼诗歌中的壮美主要体现在他的豪放派诗词上。他的《赤壁怀古》《密州出猎》等作品以其博大的境界,雄浑的气息,奔放的性格,旷达的风度,使宋词境界为之一新,坊间传唱,士子流传,遂为苏词之首、宋词之冠。而人们也就很自然地把苏轼视为豪放派掌门。对苏轼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壮美,以个人偏爱之《 水调歌头快哉亭作 赠梦得》赏析。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在细腻的图景中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壮美。 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知君为我新作”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新颖别致,引人入胜,通过作者昔日的淋漓兴致,传达出今日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 上阕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下阕换头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词人并由此生发开来,抒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