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0积分元)
企业内部控制分析
[摘 要]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本文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分析,揭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提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 内部控制 控制体系
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企业规模越大、其重要性越显著。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中枢环节,是防范企业风险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不断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把企业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是企业风险防范的一种最佳方法。 一、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制度正逐步建立且不断完善,许多企业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经营业务越来越复杂,更有许多企业跨行业、跨区域集团化经营,使得企业拥有各种不同的专门技术和成千上万名职工。企业如果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必然造成经营管理混乱,工作效率下降,财产损失浪费,经济效益低下,还会导致腐败现象的产生。近年来,我国各级执法部门查处的经济违法犯罪案件,大多是由于内部控制失效而形成的。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必须由各部门管理人员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他们的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内部控制,才能相互制约,相互配合,保持正常合理的工作秩序。 (一)企业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有一部分企业对内控工作很重视,但却走了另一个极端,认为内控即是管理或者说可以代替管理,这是混淆了内部控制与经营管理的概念。经营过程是指通过规划、执行及监督等基本的管理过程对企业加以管理。这个过程由组织的某一单位或部门进行,或由若干个单位部门共同进行。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过程的一部份,与经营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凌驾于企业的基本活动之上,它使经营达到预期的效果,并监督企业经营过程的持续进行。内部控制只是管理的一种工具,并不能取代管理。 (二)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不足 一些企业受利益的驱动,重经营,轻管理,自我防范、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内部控制的组织网络不健全,使内部控制缺乏完整性;许多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时偏重于事后控制,通常是违法违纪的事情发生之后才采取补救措施。更严重的是,企业往往注重钱财等有形资产的控制,对人员素质和信息等无形资源控制不够,使企业遭受严重的损失。 除了在内部控制的建立方面存在上述问题外,在内部控制的执行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已建立的内部控制要保证其有效执行还需要有完善的监督、检查、考核、奖惩制度相配合,目前作为企业内部监督的内部审计部门很多都是形同虚设,并没有真正的监督检查权力,而在执行内部控制时也没有具体的奖惩标准,结果,内部控制执行好坏都一个样,最终导致内部控制执行不力。 (三)企业内部控制监督不足 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很多企业都成立了自己的内审机构,但其监督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监督部门的地位不够独立,缺乏足够的支持维护内部控制;二是监督范围狭小,大部分得内审机构都把重点放在财务报表的监督上,不重视内控的测试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