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0积分元)
利用学前读物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策略探析
[摘 要] [现在的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依赖性强,任何事情都是家长包办代替,生活自理能力差,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十分重要。那么如何让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变得易于幼儿接受?我尝试着利用一些深受幼儿喜欢的学前读物,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图片、有趣的故事语言,从图片、故事中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选择一些优秀的幼儿读物,使幼儿在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中通过学习读物来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合理使用幼儿读物,现在我们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 学前读物 自理能力 策略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祖父母都十分宠爱,所以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比较差。所谓生活自理,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1、家长过度宠爱 现代社会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那么独生子女,使家长倍感孩子的可贵,家长的普遍心态是生活上宁可自己苦点,也让孩子少受委屈,学习上则竭尽全力让孩子从幼儿园起就能接受最好的教育。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也给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宠爱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家长们总怕辛苦了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的一切都由大人包揽,又或者是担心孩子做不好给自己添麻烦,这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形成是极不利的。 2、教育的不一致 由于年龄和生活经历的差异,祖父母和父母对待孩子的希望、要求、认识、情感也常常是不一致的。祖父辈对孩子的教育很容易走上两个极端:一是有些祖父母习惯于把孩子同自己小时候或同五六十年代的孩子比,觉得今天的独生子女们太难管,二是有些老人由于退休生活的孤独感而把情感完全转移到孙子孙女身上,对孩子过分迁就娇惯。这种情况都容易同父辈在教育孩子时形成不一致的态度,使有的家庭父母对于幼儿各方面能力培养比较严格,但是祖父母都十分宠爱,认为孩子还小,父母对他们的要求过高了,因此在父母给孩子提出要求是,祖父母从中阻拦或是包办代替,这样家庭中不一致的教育方法,很难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 3、没有坚持巩固练习 培养幼儿良好的自理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养成一个习惯和形成一个观点,建立一个信念一样,都要经过反复的、长期的、耐心的教育和训练。这就要求我们保持教育的持续性和连贯性,需要我们系统地、持之以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和影响。从幼儿年龄特点看:幼儿的坚持性、稳定性都比较差,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因此教育过程就应是不断巩固、不断提高的过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教育只能让幼儿的意志力越来越差,在以后成长的过程中很难经受住困难和挫折。 当孩子养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父母都很开心,但是在开心的同时忘了让孩子经常巩固练习,认为孩子会了就可以了,这样一个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形成以后没有得到多次反复的巩固练习,就不能够很好的养成下去。 二、利用学前读物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有很多,那么如何让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变得易于幼儿接受?我尝试着利用一些深受幼儿喜欢的学前读物,寻找切入口,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并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