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论《孔雀东南飞》的叙事特色 [摘 要]:《孔雀东南飞》是目前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等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叙事结构和细节刻画这两个角度,再一次从宏观与微观上深切体会到了《孔雀东南飞》的叙事特色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叙事;结构;人物
一、叙事结构的独特性
1、“鸡头凤尾”的比兴、象征手法 《孔雀东南飞》以比兴手法开头,用象征手法结尾。 这种手法,被许多研究者称为“鸡头凤尾”手法。 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比兴的手法鲜明地表现出来。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既象征了刘焦夫妇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2、详略处理别具匠心 《孔雀东南飞》在叙事结构上详略处理可谓别具一格。刘兰芝是作者所同情和歌颂的女主人公,她美丽、勤劳、善良、不向恶势力低头妥协,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个极具特色的女子的形象。 作品中,刘兰芝被遣归家,极其悲伤的事情,刘兰芝却表现得坚韧刚强。比如“起严妆”一段:描写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渲染夸张的铺陈排比,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刘兰芝离开焦家前把自己的衣物嫁妆留给丈夫,“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想到自己与丈夫即将分离,心中无限依恋与不舍,她的内心痛苦无比却又不能与丈夫厮守,只能借物寄托对丈夫的深情爱恋。美就美在她的沉着、镇定,美就美在她那特别的涵养。 有的地方作者却又一笔带过。如焦母与刘兄这样的封建礼教及封建家长制度的代表人物,作者都是以寥寥数语勾划的,而且差不多全凭对话来表现形象。虽只是寥寥数笔,这两个艺术形象却刻画得非常逼真、活套,使他(她)们可憎恶的面孔跃然纸上。文中写刘兄只有七句话,但这七句话写得极有个性。其中有质问:“作事何不量”;有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也有威胁:“不嫁义朗体,其往欲何云?”短短几句,把一个自私横暴,趋炎附势的阿兄形象刻画得十分深刻和逼真。焦母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子女的典型形象。她对刘兰芝的美德、焦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同情之心,蛮横无理一意专行,强行拆散两个恩爱夫妻。作者对焦母的描写也只用了语言描写,焦母对焦仲卿软硬兼施,用语言威胁:“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有好言诱哄:“东家有好女……阿母为汝求。”逼焦仲卿遣妻。几句话语就把封建家长的典型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