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论陈毅诗词的思想光芒
陈毅是一位久经考验、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又是一位优秀的革命诗人,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写下大量的革命诗篇,其中许多名句,在国人中脍灸人口,耳熟能详,广为传颂。陈毅诗词中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芒,这些思想光芒,教育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是革命的宝贵财富。陈毅诗词中蕴含着哪些思想光芒呢?笔者试图作一粗浅的分析和评说。 陈毅首先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革命信念无比坚定,革命情操无比高尚,革命胸怀无比宽广,这些革命的情愫都在他的诗词吟唱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一、钢铁一样的革命信念。 陈毅出生于一个小地主家庭,在他还处于童稚时,就对那种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和现状,表现出不满和愤怒。他在1942年3月8日写给支援中国抗战、参加新四军战地救护斗争的奥地利医生罗生特同志的一封信中,对此就作了叙述。他写道:“七岁时,我的外祖父在湖北做一个小官,这是他花二百两银子买来的一个官职。我的父亲到他的衙门中去帮办文书事务,带了我到外祖父的任上去就学。我在那里过着衙门生活。那时候留下一个至今难忘的印象,就是他衙门里经常毒打犯人,使我在旁边看了在学难受。我很同情那些被打的人,在我的心里开始种下了对旧社会愤怒不平的种子。”那是晚清时期,陈毅对满清王朝中腐败黑暗的现状,表现出极端的厌恶,两年后,他就坚决离开了外祖父任所。十岁时,他对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激起了共鸣。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五四”的民主、革命思想极大地影响和鼓舞着陈毅,就在当年10月,他抱着寻求革命真理以救中国的一腔热情,来到法国勤工俭学。在法两年中,陈毅开始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并关注当时俄国革命,在这里,形成并奠定了他的世界观,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和复兴中国。这就是他的革命信念。1922年初,他回国后就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义无返顾地走上了一条艰苦卓绝而光明远大的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坚定的革命信念,伴随着他革命的一生,并且历久弥坚,从不动摇,这在他的诗词中随处可见。 早在红军初建时期,形势非常险恶,被敌军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兵力包围,陈毅由于有坚强的革命信念,非但不被敌人的汹汹气势所吓倒、压倒,相反能从黑云的背后看到炽热的太阳。他在《红四军军次葛坳突围赴东固口占》一诗中,就以临危不惧、藐礼强敌的气慨写道:“大军突敌围,关山渡若飞。今朝何处去?昨夜梦未归。带梦催上马,睡意斗寒风。军号声凄厉,春月似张弓……东固山势高,峰峦如屏障。此是东井网,会师天下壮。“在赣南数年的游击期间,形势也是异常严峻。但在坚定的革命信念的鼓舞下,他历尽艰险,排除万难,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战略单方上的胜利。在1929年6月他写的《反攻下汀州龙岩》一诗中轻快豪迈地写道:“闽赣路千里,春花笑吐红。铁军真是铁,一鼓下汀龙。”1933年3月写的《乐安宜黄道中闻捷》中唱道:“工农儿子惯征战,四破铁围奇中奇。”1936年,陈毅35岁,生日时,他写下《三十五岁生日寄怀》:“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物到极时终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