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思考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而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抢占科教制高点的战略重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长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日益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已极不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那种“不见人的教育”方式的弊端已愈来愈明显的暴露出来。1998年8月18日《参考消息》刊载的〈亚洲经济危机对教育提出挑战〉一文中指出:现在的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远不只是具有文化知识的俯首帖耳的劳动者,整个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气氛必然改变,应使学校引进一种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它对于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最终提升和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其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学科教学的重要职能,但不是唯一职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智能已成为不可忽视和不可被代替的一种重要职能。数学被人们认为思维的“体操”,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更有着亲身的体会和感受,它理应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前沿学科,这是数学在各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数学思想是在数学的发展史上形成和发展的,它是人类对数学及研究对象,对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方法的本质性认识。它不仅表现在对数学对象的开拓中,表现在对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模型的分析概括中,还表现在新的教学方法的产生中。在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它突出的特性和作用。一是它凝聚成了数学概念和命题,原则和方法。不同层次的数学思想,凝聚成不同层次的数学模型和数学结构,从而构成数学和知识系统和结构。二是它深刻而概括,富有哲理性,各种各样的具体的数学思想,是从众多的具体的个性中抽取出来且对个性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共性。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和变化,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等事实,都可以作为数学思想进行哲学概括的材料,促使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诸如对20世纪70年代梅多斯等人的“世界末日”模型的探讨,使人们认识到了“不盲目反对发展,但反对盲目的发展”从而做到可持续发展。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需要跨越学科学习,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去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三是数学思想富有创造性。借助分析与归纳,类比与联想,猜想与验证等手段,可以使本来较抽象的数学模型相对直观化,能使一些看似无从着手的问题转化成极具规律的数学模型,从而将一组关系结构变成或影射成另一种关系结构,又可反演回来。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得到解决。这种思想过程的概括,甚至需要付出毕生的精力,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我国在航天设计过程中的风动的计算,正是这样一个艰辛的过程,正是这个过程才激励我国的航天人,形成了今日的航天精神。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是由当代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的形势决定的,是当今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场席卷世界的数学教育改革运动,其主要目标就是要以现代数学思想对传统的数学教育进行改革,从而突现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它顺应社会发展对数学教育的要求,它之所以受挫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教师的素质没有跟上现代化的步伐,用传统的方法去实施新课程教学。可见教育理念上的陈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