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面向生活——当前文艺创作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生活,永远是最真实的舞台,在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不需要事先来安排,不需要无病呻吟,不需要矫揉造作,事件就是那么的真实的发生了。生活,永远在矛盾之中不断的变幻,给人们以新的启迪。 纵观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它是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现实生活为土壤的,与时代紧密相连。它一方面继承、发扬了我国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又借鉴、吸取了世界文学潮流中的丰富营养,在中外文学的交融中,以现实主义为主流,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进一步走向民族化、大众化,走向更高、更完善的艺术境界。当代文学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特色: 文学与时代的紧密联系 中国当代文学是承传着“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血脉,在解放区文艺的沃土中孕育,在天安门开国的礼炮声中诞生的,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条件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文艺思想为指导的、以无产阶级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文学,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 这一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总体方向,即社会主义方向。但这个总方向的提法在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发生过一些变化。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决议把毛泽东的文艺为人民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作为新文艺的基本方针,从而确立了社会主义时期新文艺的基本路线和方向。然而,中国当代文学无论经过什么样的历史波折,无论文艺方向的提法有什么不同,也无论党对文艺方针怎样调整,其社会主义总方向的实质始终是鲜明的。 2、由一元到多元的文学格局 中国当代文学向前发展,由一元走向多元格局。除了创作实践、理论探讨领域,当代文学思潮多元化体现的更为鲜明。从农民工文学思潮到人道主义思潮、现实主义思潮:现代主义思潮、文化寻根思潮和新写实等,思想解放运动不断深入,文学逐渐摆脱“工具论”的束缚,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从而引起当代文学观念、文学价值的嬗变,借鉴、探索迭起,风格、流派争妍,文坛空前的活跃,呈现多元、开放的格局。值得注意的是,浓郁的政治色彩一直是当代文学思潮的主要风貌,现实主义是当代文学思潮的主潮。中国当代文学就是在文学思潮中由单一到多元,由封闭到开放的发展态势和过程中发展成熟,而且,可以预见,今后它也会沿着多元、开放的趋势更加壮大。 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胡适一针见血地指出:“以今世历史进化的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历史进化的眼光”所体现的正是这一种文学的进化观念。它否定凝固不变的文学和文学观,认为文学和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样,也时时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诚然,在现今这样的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人们的审美情趣、对于文学、艺术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在中国新文学的草创期,围绕着文学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形成了人生派和艺术派两大派别。其中的人生派答曰:“文学的任务是在描写生活”,可见无论是文学还是艺术都必须是贴近生活、面向生活的,以马列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就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