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浅谈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2001年1月1日施行到现在,已五年过去了。可我们生活周围还存在不少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这应引起广大语言文字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 2005年CCTV-1套黄金时间首播的历史片《汉武大帝》,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大家对此剧赞誉不绝。就在这58集的电视连续剧中,从始至终,演员将表示官职的“大夫”统读“dài”夫,汉武帝身旁全成了医生;地名“会稽”读作“huì”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导演疏忽还是怎么回事?原来,“大夫”一词,宋代以前“大”字读“dài”(徒盖切)、“duò”(唐佐切),这皆见于《广韵》。从宋代开始,“大夫”指官职和爵位,读“dà夫”,指医生,读“dài夫”。导演可能在电视剧制作过程中,就这“大夫”的读音,仔细斟酌了:电视剧演绎还原汉朝之事,当然就读“dài夫”了。未曾想到却成了画蛇添足。“会稽”,山名,又是古郡名,在浙江。这里“会”应读“guì”音,可《现代汉语词典》中未收录该读音,《新华词典》中将“会稽”中“会”注为“kuài”,这为大多数人接受和认可。电视剧中却读“huì”音,这就不对了。 2005年1月6日的《陕西日报》第5版中有一篇报道:《杨陵:冬季特困农民有新房》,引起笔者关注,怎么“杨凌”又成“杨陵”,还是另有所指?文中多处是“杨陵”,没有一处写作“杨凌”,令人很是糊涂。不是在《1997年杨凌(陵)区大事记》中赫然写道:(3月)25日,范肖梅、张光强同志商量提出,经省政府会议研究,为便于招商引资,扩大国际合作,决定将示范区名称中的“陵”字更改为“凌”字,赋予示范区名称“壮志凌云”、“奋发腾飞”之意。在4月3日的新闻发布会及相关宣传材料、宣传活动中,示范区名称一律按此规范。这更使人如在雾中。杨陵,是因隋文帝杨坚的陵墓在此而得名,怎么会一下子说改就改了呢?国际友人能理解“陵”与“凌”之深刻内涵吗?地名的音译“YANG LING”怎么就区分出“陵”与“凌”来?地名更改的特殊情况是应该经国务院批准,并作专门说明的。何况“陵”与“凌”之间不存在繁体字、异体字的关系,或者是“陵”字生僻难认。 2005年1月25日《宝鸡日报》第八版的一篇文章:《春节晚会语言类节目名单曝光》;“曝光”一词,在此处运用很是不妥。在各种工具书中,“曝光”注释为两个义项:(1)感光材料产生光化作用并形成潜影的过程。经冲洗、处理后即呈现可见的影像。(2)比喻把隐秘的不光彩的事情暴露出来。不知文章的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给读者。笔者就这一标题征求高三年级两个班145名同学意见,137名同学说“曝光”运用不当。还有其他报纸上的新闻标题,很是扎眼:“央视春节晚会主持人敲定,董卿挤掉倪萍”,还有比这更狠的:“央视董卿踢掉倪萍”。从中足见藏在文字背后的阴暗用心。在这一天的第七版中有《欲指扶桑,非舟莫适——读<思考中医>》一文中,“指”应该是“诣”,读“yì”,是“前往,到……去”的意思。 在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中,也出现了语言不规范的现象:第2题B项中的一个词语“伶牙利齿”,标准答案将这一词语定为有错别字,即“利”——“俐”。为此,就出现颇多争议。“伶俐、伶利、伶牙俐齿、伶牙利齿”。大家都莫衷一是。笔者查阅工具书,多见古今之人将“伶牙利齿”与“伶牙俐齿”并用。《现代汉语词典》2001年修订本,只收“伶俐、伶牙俐齿”,《汉语成语词典》(2004年第1版)和《辞海》在这一词语下都未注明“俐”写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