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小学生口语训练小策略
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最终服务于生活。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确立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目前,小学口语交际状况和学生交际水平都存在着种种问题和不足。学生尽管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但是一旦要求他们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的口语交际中去,他就往往表达含糊,无法交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从“应用实践”的角度出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打好口语基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打好口语基础,养成交际习惯 打好口语根基,是口语交际前提和基础,是进行口语交际的第一步。 1、示范引路,加强朗读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模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内在动机。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朗读是打好口语根基的关键,同时也是规范的书面语转化为规范的口头语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和机会让学生多读、会读,最终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从而有助于口语表达。 2、学会倾听,善于表达 倾听,是现代口语交际的基本素养。只有专注而耐心的听别人说,把别人的话听清、听准,才能做出正确的应答。没有听清楚就发表意见或没有听完就打断别人的话,是口语交际的大忌。因此,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在学习和生活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做到说话文明得体,自然大方,并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会恰当使用体态语,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活用教材、挖掘口语交际的潜在源 1、在课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专门的口语交际课 《自己选自己,好不好》、《有趣的游戏》、《保护有益的动物》等等,都富有童趣而且贴近儿童的生活,是很好的交际话题。但这些都是专门的口语交际课上进行的,而且每单元只有一至两课时,这样的训练毕竟太有限。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挖掘口语交际话题。 (1)从课文的对话入手。在课堂上有不少对话的段落出现,而教材收集的都是语言优美的文章,学生在模拟对话的过程中,能受到典范语言的潜移默化,久而久之,也能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如《穷人》、《草船借箭》、《争吵》等课文中,对话较多,是些很具生活化的语言,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就是人与人对话的过程。 (2)、与文本对话入手。在课堂上果断抓住机会,创设口语交际情景,引导学生带着疑问“与文本对话”,共同探讨,主动解疑。如在学习《五彩池》后,在学生初步领略五彩池的美景时,可以创设语言实践的情景,“五彩池能游泳吗?”让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交流,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这样能帮助学生充分体味五彩池的瑰丽,得出“即使五彩池具备了游泳的条件也不忍心游”的结论。同时,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锻炼。 (3)从补白课文内容入手。教材的许多课文,有很大的开发度,以课文内容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