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0积分元)
小议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体会 [摘要]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恰当的提问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精心设计提问,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课堂提问要做到:要新颖,要有启发性,要有包容性,要有条理性,要有选择性。教师要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使课堂提问真正起到帮助学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 课堂提问 思维方式 表达能力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恰当的提问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精心设计提问,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呢?我的体会是: 一、提问要新颖 所谓“新颖”,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的意料,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课堂提问不是学习的目标,得到正确的答案也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而要让学生说出思维过程。给学生思维的时间,保证学生思维的转换和思维过程的时间,便于大多数学生及时调整思维内容和思维情绪,进行广泛、深入地思考。只有这样,才会出现有创见的回答,发展学生的思维。 如我们在学习《穷人》一课时,这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一篇文章,然后引导学生说说你见过的穷人是什么样子的?课文是否只写了穷人的“穷”?于是学生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去阅读课文。通过认真的阅读,学生一方面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培养了自己的思维的能力。再比如讲授《狼和小羊》一课时,文章结尾有这样一句话,“狼说完就扑向小羊”,讲到这里,一般老师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结果怎样?”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问题没有深度,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而我这样问,“小羊就甘心让恶狼吃掉吗?”这样一问,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学生说,“狼扑过来,小羊转身一闪,笨狼就掉进河里”。有的说,“小羊退到崖边,狼一扑,小羊一躲,恶狼掉进万丈深渊”。在学生纯真的想象里,小羊变得聪明而勇敢,不再是一个可怜的弱者。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提问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的问题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联系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难度要适中,所提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也就是说,问题提出后,不是让学生随口而出,而必须经过思考后才能回答。只有这样的课堂提问,才能将学生的“脑袋”启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发动起来”,去思考。如讲授《凡卡》一文第9节时, 为了让学生体会这段中的细节描写的作用,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这段话主要写凡卡在鞋匠店的生活太苦,请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如果老师把这段话改成这样:“凡卡经常挨打,每天吃不饱、睡不好,他请求爷爷带他回乡下”,你们看是书上写得好,还是老师改得好?为什么?通过比较启发,一方面,调动学生看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有的学生说,“书上写得比较具体,谁打凡卡、用什么打,每天吃几顿饭,每顿吃什么都写得很清楚,让我们了解到凡卡挨打挨饿的详细情形”;有的学生说,“原文中动词的运用准确、精妙,如‘操’、‘捞’、‘戳’等,说明老板根本不把凡卡当人,凡卡过着非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