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论自然美的根源与本质
[摘要]从探求美的形成与本质入手,来研讨自然美的根源与本质。美作为人类可以反映到的事物的一种属性,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属性,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美,是自然与社会生活的客观联系。将自然美界定为一种关系属性,可揭开其本质和审美现象。从分析意念正方向指向和美的构成关系,及马克思的哲学理论,可阐释自然美的根源与本质。 [关键词]自然美 关系属性 意念正方向指向 自然美是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探求自然美的根源与本质可以从探求美的根源入手。美在本质上是事物的一种关系属性,自然美是自然事物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寻求自然美的本质,也就是要寻求自然美之所以成为美的质的独有的规定性。美,作为一种存在,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是独有的,所以,我们所寻求出的自然美的本质,也应该是唯一的。 一、简析美的形成及本质 不难想见,善恶美丑的形成,无一不和人类的价值取向有关。善恶美丑都是对象因与人类的价值取向有关而形成的属性(逻辑学上亦称属性概念),即关系属性。美,本质上就是事物的一种关系属性。 我们人类的存在,具有多种属性,不可能每种属性均与美的形成有关。我们可以发现,也可以体会到:凡是公认的美的事物,总是有相应的特性(多为内部属性)是非常契合人们意念愿望的指向的;事物之所以美,也必有高度吻合人们意念愿望指向的特性。事物的特性,人们的指向性,二者高度和合,事物就形成了美。可知,美的形成与人有关,实质上是与人类的意念指向有关。 苏格拉底谈美,认为:“美不能离开目的性,即不能离开事物对现实人愿望达到的目的形式。” 他的观点,可以说感悟到了涉及到了意念指向对美的构成的作用。之所以提出意念指向性而不称作目的性,是因为意念愿望在美的构成中是呈方向性的,常无确切的目的限度;再者,许多意念指向出自本能,不宜强指为有求望的理性目的。所以,意念愿望,应以含义宽泛的指向性来表明其特性。意愿的指向性是人类这一存在固有的无可否定的一种属性。指向性的指向多种多样,与之对应,形成美的对象也多种多样。但是,无论什么美的对象,总是人们意愿中正面肯定的事物。因此,美是事物所具有的该事物的一定特性与社会人们意念正方向指向的极致部分高度和合而形成的关系属性。 二、简析自然美的形成及本质 我们探讨了美的形成过程,确认美是事物所具有的该事物的一定特性与社会人们意念正方向指向的极致部分高度和合而形成的关系属性。自然美作为美的一个重要的范畴,它也是一种关系属性。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和自然界中有利于生存幸福的对象,如艳阳明月,碧水青山,形成了稳定和谐的适应关系。人类的意念的正方向,必然倾向于这些对象;这些对象因有对人类有益的特性,形成客观的自然之美。此外,人类还能赋予许多自然对象(如青松、白杨等)以联想的象征意义,在自然对象上搜寻引发奇情异趣的属性。这些意义或属性转化为对象特性,如果吻合人们的意念指向,则成为自然之美。 我们还应该看到,自然美的本质,一方面是“自然的人化”,另一方面是“人的自然化”,这两方面互为对应,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起初,人与自然(自然环境,自然生态)的关系是和睦友好,相互依存的,人类将自然当作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的美好环境,而不是去征服、破坏自然;后来,人们才把自然(自然景物和景象)当作欣赏、欢娱的对象,人们投身于大自然中;再后来,人们有意识地调节身心节律,以期与自然节奏吻合呼应,从而达到自然人合一的境界。由此可见,“人的自然化”的进程是与人类的社会实践同步的,即与人同自然的关系发展同步。因此,我们认为,自然美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自然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