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对我国对外开放的学习总结
在全球经济日益走向开放共融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对外开放也在积极铺展开来。开放的经济格局中,各国的经济发展后劲即资源配置能力最终取决于其人才资源状况。人才在生产要素中的主体地位决定着人才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作用。 一、什么是对外开放 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二、对外开放具体形式 (一)、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物质基础薄弱,建设资金匮乏。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必须筹集充足的资金,包括国内的资金和国外的资金。根据国际经济学关于跨时比较优势的观点,任何社会都面临着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的选择。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是偏好当前消费的,因而可以通过借贷来进行跨时贸易,用一定的未来消费换取当前的消费。我国是具有跨时比较优势的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有许多生产率很高的投资机会,所以要积极地、大胆地利用外资。这条原则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利用外资的目的是发挥我国市场、资源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我们要围绕这样的目的,选择优势产业,引导外资投向的结构及其调整;第二,利用外资要坚持“适度”的原则,科学地分析我们的发展潜力和偿还能力,在总体上把握一个合理的额度,避免发生债务危机。而且,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世贸组织的规则,形成规范的外商投资准入制度,对外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在利用外资的同时,还要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通过吸收和消化,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提高我国企业的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是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 我们要努力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具体来讲,要从如下方面来开展工作:要重视空间上的扩展,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既巩固传统市场,又开拓新兴市场,增强抗风险能力。要重视质量上的提高,坚持以质取胜,提高出口商品与服务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的建设,努力推进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扩大名牌机电产品的市场份额,使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从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向以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变。还要优化进口结构,着重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要推动关系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进口的多元化;要建立必要的战略储备制度。 (三)、兴办经济特区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对外开放的特殊形式。 特区是技术、管理、知识的窗口,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是开放的基地。通过兴办经济特区,探索改革开放的道路,取得有价值的经验,可以带动沿海地区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特区从诞生的时候起,其命运就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紧紧相连。可以说,如果没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实践,就不可能形成现在的全方位开放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