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0积分元)
让体验式学习充满生机和活力 ——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体验式学习探析 【摘要】 人们在早期教育中,不仅要关心儿童是否学到知识,而且更应关心是否获得了体验,体 验到了什么,追求什么样的体验,以及如何感觉、表达自己的体验。体验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一条有效 途径。 本文尝试以区域活动为切入点,从区域活动的创设、区域活动的指导、区域活动的评价三方面介 绍了体验式学习在区域活动中的作用。
【关键词】 体验式学习 区域活动
现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揭示,幼儿学习的方式必须在特定的生动具体的生活和学习情境中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来进行,如果缺少了动手、动脑的机会,就不可能有真正有效的学习。可见,幼儿的学习与亲身体验是分不开的。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体验所涉及的感官愈多,就愈令人难忘认知活动才愈有效。在体验式的认知活动中,幼儿是主体,体验是认知内化的催化剂,它起着将主体的已有观念与新知衔接、贯通,并帮助主体完成认识升华的作用,它引领主体从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有所感悟,它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通道,使主体可以深刻地理解事物。幼儿的体验式学习就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即通过能使幼儿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体验教学》 杨四耕 著]在区域活动这个幼儿自由、自主的学习场所中,能按自己的兴趣、意愿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快乐和成功,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掌握某些知识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使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和表现。因此,区域活动也正是孩子们的体验式学习的乐园。 1、区域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体验的空间 区域设置,应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我们为孩子创设了角色扮演区、益智区、美工区、语言区和建构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如:小小的自然角里,幼儿通过协商,分组播种下了青菜籽、花生、玉米、黄豆、蚕豆等。幼儿在悉心照顾这些种植物的同时,还在相互观察、比较的基础上了解了各种种植物的特征。在这个区域中,放大镜、尺子的提供方便了幼儿的观察,为幼儿创设了体验式学习的物质条件。益智区里,标本盒、放大镜、小闹钟等都成了幼儿了解自然的操作器材……美工区里,幼儿在交流了春天五彩斑斓的世界后,萌发了用色彩作画的欲望。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用色彩表现。在该区域里提供了相关色彩艺术作品,幼儿在欣赏后,在不断的尝试中体验了玩色的乐趣。在体验中积累了艺术欣赏的经验。为幼儿提供多功能材料、给幼儿创造想象的空间。老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如:把一些泡沫、碎布、贝壳、树叶、空瓶、纸盒等废旧材料,投放到操作区后,孩子们会把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在他们富有创造性的小手中变化莫测,转眼间会被制作成娃娃、汽车、蝴蝶、螃蟹等他们所喜爱的玩具。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会从中体会到成功和快乐。从这里可以更多的发现孩子们智慧的萌芽、创新的火花、体验的快乐。 2、区域的指导——先学后教,感悟体验 马克·吐温说过:“当你手中唯一的工具是一把铁锤的时候,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在你看来都变成了铁钉。”学生是有思想有思维能力的活生生的人,不是铁钉,再也不能以过去单一灌输的方式作为工具,让学生被动、痛苦地学习。应该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快乐自主地学习。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动手——提问,解决问题。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提问,解决问题,不要只传授知识——要鼓励行动。”[ 《摭谈体验性学习》 袁重新 文]要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重要资源,要激发调动这一资源。在“先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其他因素的不同,需要我们去指导,去帮助,学生有个转换适应的过程,必须究因识果,体察求索,不可失之急躁。二是对学生潜能的认识观念,要相信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正如布鲁姆所说的: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达到高水平的掌握。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三是人性的观念。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