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摘 要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于都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中执行。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施行,较大的改变了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对策,有力地规范我国会计工作秩序和会计信息的需求,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在新下,盈余管理手段更加多样化,对其识别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它是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与会计准则有着密切的联系。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但也为其盈余管理提供了一些新空间,一方面限制了某些盈余管理的空间,另一方面又使新的盈余管理成为可能。本文从分析的角度出发,在了解到其根本涵义及两者间互相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会计准则主观上制约着盈余管理,但盈余管理客观上成为了反会计准则牵制的对手,两者在博弈中不断深井和发展,并深入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盈余管理,上市公司,影响
盈余管理的涵义 1.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以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为前提,通过会计估计的合理变更、会计方法的选择运用、交易事项的时点控制以及关联交易的适度调节来修正财务报告,以期达到平衡利润、稳定股价、合理避税等目的,从而更好地实现管理当局的经营目标以及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2.盈余管理通常是指企业管理层为了给企业或个人谋取利益,而通过使用会计手段,或采取实际行动使企业账面盈余达到所期望的水平的操控性行为。这些行为既包含合法的操控性行为,也包括非法的或欺诈性的操纵行为。 3..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在公认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有关财务会计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和交易规划等手段有意识地调节或控制企业的盈余,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新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盈余管理,但同时却又在其他一些方面给企业的盈余管理留下了操作空间。盈余管理是有悖于财务信息质量特征,它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从而影响财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判断。
二、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会计准则是对会计实务处理提出的要求,对国内所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编制均有约束力。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则是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下进行的,它们利用的通常是准则的漏洞或尚未规范的空白地带。因此一般认为会计准则的建设,一方面可以从源头防范盈余管理。对于制约或影响企业当局盈余管理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审计、公司治理结构、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和会计准则等。其中只有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制约作用是事前的、直接的和普遍的,因此,会计准则是制约盈余管理的关键因素。但另一方面又为盈余管理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