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论杜牧的咏史绝句
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他的绝句不但数量多,而且思想深邃,艺术上也极为成功,尤其是七绝。诗人善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在短短的二十八字中尺水兴波,塑造鲜明的形象,创造生动的意境,抒发丰富的感情。明人杨慎在论及唐人绝句时曾这样说:“擅场则王江宁,骖乘则李彰明,偏美则刘中山,遗响则杜樊川。”(《升庵诗话》)可见杜牧的绝句在卷帙浩繁的唐诗中确实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在杜牧一百七十余首七言绝句中,有三十多首是咏史绝句。这些咏史之作既不同于班固《咏史》那种概括本传,以述史为主的体式,也不同于左思《咏史》那种自摅胸臆,借史述怀的变体,而是一种即史发端,以论史为主的新体,研读他的咏史诗,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特点。 一、有着深刻的批判性,对历史上的暴君、误国皇帝进行了揭露、嘲讽和批判,且能借古喻今,隐寓着对现实的态度。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杜牧所处的晚唐时期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国势衰微。吐蕃、回纥频频入侵,各路藩镇跋扈异常。大唐王朝的恢宏气势荡然无存,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而摇摇欲坠。杜牧回顾祸源,写下了《过华清宫三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万国笙歌醉太平,依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这三首诗通过场面、情景的适当调度,再现了玄宗、杨妃在华清宫荒淫奢侈的生活片断,揭露了造成这场历史灾难的最高统治者——唐玄宗的罪行。为了博得妃子的一笑,他竟不惜“穷人之力,绝人之命”(谢枋得《注解选唐诗》卷三),致千里以进荔枝。这种为取悦妇人,置百姓于不顾的行径,不仅是其荒淫生活的一个缩影,也预示了唐王衰败的必然性。国家分明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他却还一味沉湎于酒色歌舞,对受了安禄山厚赂的辅璆琳之言深信不疑,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舞破中原始下来”,形象地揭示了山河破碎的根本原因,揭露了玄宗不到国破家亡决不醒悟的昏庸和骄纵。这三首七绝以组诗的形式,扩大了其思想内容,对玄宗进行了深刻的嘲讽和批判。 对于唐玄宗的嘲讽,杜牧可谓不依不饶,《过勤政楼》中“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之句,既是悲叹,又是对沦为误国之君的唐玄宗的全面否定。 杜牧咏史不是为了述史,而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展现,来警示当世。他在《阿房宫赋》中说的“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揭示了他的这一创作目的。他在《汴河怀古》中写道“锦缆龙舟隋炀帝,平台复道汉梁王。游人闲起前朝念,折柳孤吟断杀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