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论杜甫诗歌的叙述艺术 [摘 要: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杜氏家族“奉儒收官”的家风对杜甫的思想和创作都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杜甫所生活的时代以及他的生平遭际。它通过独特的风格表达出作者的心情。杜甫诗歌的叙事艺术特别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杜甫诗歌的叙事性的特点表现在:1、杜甫的对祖国、人民、朋友等的情感决定了他的诗歌内容的广阔。2、杜甫的诗歌高度概括了生活,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3、对客观现实作真实、细腻的描写。4、杜甫借助语言的力量去体现杜甫诗歌的叙事性。]
[关键词:杜甫 叙述艺术 诗史]
杜甫生于712年,于770年逝世,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杜氏家族“奉儒收官”的家风对杜甫的思想和创作都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杜甫所生活的时代以及他的生平遭际。可是作为“诗史”的杜诗并不是客观的叙事,用诗体去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还通过独特的风格表达出作者的心情。杜甫诗歌的叙事艺术特别值得称赞。 它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杜甫的对祖国、人民、朋友等的情感决定了他的诗歌内容的广阔。 关注人民生活、同情人民疾苦,在诗歌中表达人民的愿望。 杜甫的一生是逐渐走向民众,走向社会底层的一生。他的一声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与壮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童年时代,他七岁能诗,十四、五岁称誉时辈。二十时,开始壮游。这是他一生中最快意的时期。他这个时候的诗歌都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年轻诗人的心胸气魄,是杜甫成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基础。 (2)困守长安时期(三十五岁到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因奸相李林甫操纵而落第。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知道天宝三十四载,才被任为右卫率府参军。安史之乱爆发,他的生活有开始转折了。诗人的理想都不到实现,这使他接近了现实,认识了社会,想人民迈出了第一步。写出了倾诉不平、揭露黑暗、同情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诗篇,如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此时,杜甫就有揭露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的《兵车行》,指控唐王朝的穷兵黔武。再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经典名句. (3)陷贼与为官时期(四十四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困居长安九个月之久。战乱使杜甫走进流亡的队伍,统治阶级的生活骄奢,战乱中的人们呢疾苦,诗人报国之心的几遭挫败,使杜甫逐渐走向人民,深刻地认识了现实社会,他的诗歌从此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4)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战乱使他无法北上,只好辗转漂泊于湖北江陵、公安和湖南一带,最后在破船上病死,终年五十九岁。有《杜工部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