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0积分元)
如何降低税收成本的探讨
【摘要】:成本是特定的会计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以货币计量进行核算的耗费,是一项支出。成本属于经济范畴,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日益扩大,企业逐渐成为了经济活动中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主体。若想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要努力降低一切影响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实现的成本。而我国企业的税收成本普遍较高,这不利于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努力降低税收成本,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围绕企业与国家对降低税收成本的措施,通过对税收成本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指出了我国在税收成本上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成本,市场经济,税收成本 企业税收成本是指在同一经济条件和体制下,政府实施税收分配过程中,企业为了缴纳税收而付出的代价,即企业为缴纳税收所耗费的各种费用之和,包括有形耗费和无形耗费,即纳税成本。 一、我国企业税收成本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企业税收成本,政府也从各个方面入手来减轻企业的税收成本。但总体上来看,我国企业税收成本普遍较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税收成本普遍偏高 我国税收成本普遍偏高,单位成本的税收含量区域差异较大。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目前的税收成本总额尚无准确的统计数字,但从公布的有关数据情况看,仅直接用于税收征稽的成本与国际相比就有巨大的差距。从国内区域分布情况看,税收成本的差异性也很大,一般为内陆省份普遍高于沿海地区,农村普遍高于城市,山区县市普遍高于平原县市。 (二)税收成本持续走高 我国税收成本持续走高,由此决定的万元税收效率呈下降态势。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我国的税收收入规模扩展很快,但税收成本也出现了高速增长,且增长速度超过了税收收入的增速。 (三)税收成本的构成不够合理 我国税收成本的构成不够合理,诸项比例关系明显失调。在税收成本的总构成中,立法成本、征税成本、纳税成本比例关系明显失衡。在税收成本的分类构成中,消耗性的非直接税收成本比例明显偏高。 (四)我国税收征管体制的不规范和不健全 我国税收征管体制的不规范和不健全,具体包括:(1)“税务服务代理费”的存在。(2)税务机关收取种类繁多的杂费。(3)滞纳金的比例长期偏高。(4)税收征管的透明度不高。 (五)税务管理改革与现代化进程严重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