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论小说的审美特征-----------小说在创作中的悲剧和喜剧的审美意识
【摘 要】文学欣赏的过程,就是再创造的过程。不同的文学体裁有着不同的欣赏规律和创造特点。小说欣赏的特点是:小说欣赏自始至终洋溢着想象的情感活动;在小说欣赏中作品的形象与审美主题之间的同一性大于差异性;小说欣赏能使欣赏主体潜移默化地受感染、移性情。 【关键词】小说;欣赏;审美;特点 小说审美的对象既不是完全外在于人的单纯客观的美,也不是与对象毫无关系、完全由人决定的单纯的主体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而是“审美”现象和活动。如果从字面说,所谓小说“审美”,“审”作为一个动词,就一定有发出动作“审”的主题,就一定有主体的介入,这也就决定了没有离开对象的、纯粹客观的美,如果没有主体的参与或介入就没有审美现象;同样“审美” 作为人的一种特殊的活动,也不能没有被“审”的对象,有小说的审美特征中可以看出,美一定和人具有关系,美只有对人来说才具有意义和价值。在审美现象活动中,它的前提就一定是小说与现实世界发生了审美关系。从逻辑上说,也就是先有了审美关系,才有美和不美,也才有进行小说审美。 小说在创作中的优美 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正像中国古代把意象看成是表达“至理”的手段一样,20世纪现代派文学和艺术的许多流派,也以表达哲理和观念作为他们创造意象的目的和最高审美理想。如英国诗人艾略特说:“最真的哲学是最伟大的诗人之最好的素材;诗人最后的地位必须由所表现的哲学以及表现的程度如何来评定”。 西方的结构主义对文学作品的结构和功能做出过许多深刻的剖析,但它在看重文本的结构组合之时,把作者排除在外。那么中国人是怎样看“结构”的呢?“结”就是绳子打结,“构”就是盖房子,“结构”是个动词。直到明清之际“结构”一词才变成名词。结构本身隐含的意义,往往比公开的文字表述还要重要。比如《史记》并不要历史学家站出来评论哪个人,只要把孔子放到《世家》,陈涉放到《世家》里面,把项羽放在《本纪》里,这本身就是一种评价。它通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