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如何更好地组织和开展主题活动
《纲要》明确强调:“在幼儿园一日生活里,创设宽松、自由、丰富的活动环境,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让幼儿自主的选择,主动的发展,”这已阐明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让幼儿主动的学习、主动的发展。如何体现这一教育理念?在生成活动中我们对此做了尝试和探索。 保护好奇心,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幼儿的天性是好奇的,多问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学习的原动力和驱力,它不仅能提高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使认识活动成为一种快乐的事。因而,它是生成活动中主题的重要来源。 有一次,我班小朋友带来了几只小蟹到班里来,那时我们正在上课,这时幼儿的眼睛都往蟹那儿看去,不听我上课。这时我做了一个决定就是把这堂课改为上关于蟹的课,我让幼儿先认识它,并向幼儿介绍蟹,幼儿听得很认真。说完之后,我让四、五个小朋友组在一起来观察蟹,让他们近距离来观察蟹。之后我还布置了作业,请幼儿回家找一些关于蟹的资料或者照片。
二、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确立主题内容 “主题”是探究活动的核心,它既表明幼儿将要参与的系列活动,又是教师选择组织学习的内容、开展教育教学过程、创设环境的引航灯,因此,“主题”是探究活动的起点和灵魂。 1、主题选择的依据: 主题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要充分运用幼儿园和社区现有资源,从而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有便于幼儿动手操作的各种材料,还要看主题是否含有多种教育价值,能否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2、利用幼儿熟悉和兴趣的事情生成主题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只关注他们感兴趣的和正在发生的事物,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所决定的。“生成”活动的主题都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或需要,这是毋庸置疑的。教师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判定其是否是蕴涵着内在的教育价值,是否利于幼儿的发展。判断标准大致有如下几点: (1)是否能帮助解决幼儿学习、活动中期待解决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 (2)是否有利于拓宽幼儿的见识,增长其对“世界”的经验,让孩子们从中能够获得“快乐”和“真理”。 (3)是否有利于发展幼儿对某一事物的好奇,增进其对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了解、运用。 在“蟹”方案活动中,我发现在查资料时,在部分幼儿对蟹的外表和描述蟹的文字比较感兴趣,同时,每个孩子的观察视角有所不同。对孩子的观察引发了我的思考:如何引导幼儿更深入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我设置了一些问题:“为什么有的蟹要把海星放在自己的壳上:”“为了伪装。”不少幼儿不假思索地答道。这一话题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杨振宇说:“隐蟹最会伪装,当敌人来的时候,它会像石块一样,一动也不动。”何欣怡说:“毛蟹的身上长满了黄色的毛,和沙滩上沙子的颜色一样,不仔细看是看不清的。”邓好说:“湖蟹的壳上沾满了一粒粒小小的壳,看上去一点也不像蟹。”幼儿一阵七嘴八舌后,我又问:“那么蟹把自己伪装起来是为了什么呢?”“保护自己呀!”我又问:“那么蟹除了用伪装的方法来保护自己,还有别的方法嘛?”幼儿在我的引导下,对蟹的自卫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蟹的自卫方式”这一非常有价值的主题便是师生共同的交谈中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