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创新浅探
孔子云:“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有读书学习,就必然有作业练习。课后作业是学科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仅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还必须贯彻于作业训练等各项课外学习活动中。 当前改革作业设计,就是要减少课外作业练习的数量,提高课外作业练习的质量,使之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训练,而且成为学生再学习、再实践,反思知识、探究问题的学习活动。因此通过作业设计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真正给学生以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一、传统作业设计的弊端 多年来,人们重点关注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普遍忽略课外作业设计的研究和改革。教师在设计作业时,眼睛只盯着课内、课本,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巩固、运用,作业形式局限于做习题,进行抄抄写写的书面作业。这样的作业过多过滥,简单重复,机械训练,缺乏针对性、探究性,而且因为太多使学生没有时间深入思考,往往是马虎应付,老师没有时间研究性地批阅,往往是简单查看对错。这种状况不仅使训练难以到位,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且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忽略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长期如此,无形中限制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割裂了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违背了小学语文学习的规律,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 其实,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学习的天地就有多么广阔。语文是一门最具有开放性,最容易与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到处都需要运用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应当树立开放的语文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学生课外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广泛接触的机会,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同时,教师要考虑到生源的不同,学生家庭背景的不同,学生个人素质的差异,因此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针对学生的各种差异,分层布置,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的学习体验。 1、作业创新的目的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努力构建自主、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以贯彻新的理念,实现教学过程、方法的重大变革。[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xxxx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随着课堂教学的变革,课外作业的设计也显得尤为重要,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亮点。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情感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载体。 新课程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应当成为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重要活动,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我们应当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会到兴奋与快乐,苦恼与辛劳,使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学习需要,所以课外作业要具有灵活性、创造性、实践性、可行性,在时间、空间上有更大的弹性,真正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语文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