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让家园共育走向精细化
一、什么是家园共育?有什么作用? (一)新时期的幼儿教育呼唤新的教育模式,学龄前期是幼儿的人之初期,培养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所需要的基本素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即: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即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而心理环境直接取决于家长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家长教育的观念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1992年国际学前教育评价委员会对我国4~6岁儿童评价结果表明: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家庭占70%的贡献量。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幼教机构所不可替代的。第一,家园共育能丰富完善幼儿园教育课程。第二,家园共育为孩子的探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即家长能运用教育幼儿的科学知识,解决在家庭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让家长能更多地关注幼儿园,了解幼儿园,以崭新的视角角度审视幼儿园的教育,思考家长在其中的位置和责任,理解、支持、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学会观察孩子的表现和行为,关注孩子的行为变化,客观地看待孩子,尝试用孩子喜欢的方式与其交流,并能结合孩子的个性特点、年龄和家庭生活方式,根据周围的环境开展教育活动,并能将自己的教育经验和疑惑,与周围的家长、教师分享、探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 二、为什么要开展家园共育 [ ,陈鹤琴先生对现代中国幼教的开创性贡献(摘录)(一),楼主]陈鹤琴先生(1892-1982)是我国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儿童一生下来是一个有生命力、生长力,能够分辨与取舍外界刺激,具有学习能力的积极个体,是一个对环境的主动探索者。他从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实验中说明,“幼稚时期(从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它将决定儿童的人格和性格;人一生的习惯、知识技能、言语、思想、态度和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这个时期是发展智能、学习言语最快时期,是道德习惯养成最易时期”(即最佳期)。儿童教育是幼稚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他倡导幼稚园的教师和家长密切合作,做家庭教育的助手。 (一)家园共育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1、一些幼儿园老师对于家长工作的目的认识还不到位,认为家长工作的目的就是“教育家长”,在实际工作中只是满足于开家长会、设宣传栏。显然,光做这些工作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搞好家园间的经常联系与沟通,需要深入细化家长工作,以便家园配合,形成合力,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因此,开展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教育的目标、要求,普及科学育儿和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指导家长遵循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这也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2、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机构,担负这教育幼儿和为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因此,家长工作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工作之一。《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应建立幼儿园与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