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陈鹤琴课程思想的现实启示
陈鹤琴是我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幼儿教育专家.他根据中国的国情,从课程着手探索改革幼儿教育之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幼稚园课程思想。特别是其思想指导下的主题活动课程遂成为我国20世纪2 0~4 0年代幼稚园课程的基本模式。这一改革使我国的幼稚园课程趋向中国化和科学化,缩短了我国与国际幼儿教育的差距。今天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形成了多种课程模式并存的情况,如综合课程、分科课程、活动课程、游戏课程、情感课程等,各种课程模式各有优势,彼此不是排斥的,其相互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陈鹤琴的课程思想体现了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给我们今天进行幼儿园课程改革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陈鹤琴课程思想 陈鹤琴幼稚园课程思想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综合起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1.课程目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陈先生认为幼稚园课程的目的有四个方面:做怎样的人;应该有怎样的身体;应该怎样开发儿童的智力;怎样培养情绪。到了20世纪40年代,陈先生把幼稚园课程的目的进一步概括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集中体现了他的爱国思想和时代精神。 2.课程内容——“五指活动” 陈先生认为幼稚园课程内容应包括五个方面:①健康活动:包括饮食、睡眠、早操、游戏、户外活动等;②儿童社会:包括朝夕会、周会、纪念日集会、每天谈话和社会政治常识等;③儿童科学:包括植物栽培、动物饲养、自然现象的研讨和当地自然环境的认识等;④儿童艺术:包括音乐、图画、手工等;⑤儿童语文:包括故事、儿歌、谜语、读法等。他将这五个方面形象地称为“五指活动”。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所以他认为幼稚园课程应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联系儿童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整个地、连贯地、有组织、有系统地结成一个课程网络,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这“五指”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往往是利用游戏、音乐、儿歌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学会一种本领。例如:让幼儿了解什么是“三八妇女节”,这是个社会活动,我们不光要告诉孩子们什么是“三八妇女节”,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在这一天跟妈妈或者老师或者别的女性朋友说节日快乐,这不光是用嘴说,而且还可以用歌曲、儿歌的形式表达,还可以用自己的小手来创作出一件简单的礼物来送给妈妈或者别的女性朋友,以次来祝贺她们节日快乐! 3.课程编制与实施的原则和方法——“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怎样组织课程,陈先生说:“简单一句话,要有目标,又要合于生活”。一方面因为教育是有目标的,所以幼稚园的课程须预先拟定,但临时得以变更。另一方面他又认为“课程是要从人生实际生活和经验里选出来的。” “一切课程,包括儿童全部的活动是可以变的,并不是按几位教师的想法而拟定的,并且是多方面的。不是专门注意某部分而使其它各部分向隅的。”正是从这一主导性的思想出发,陈先生对课程的组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