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时期全面素质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略举措。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是教师,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没有教师的观念的转变,就没有课堂教学的转变,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校的发展。当前教师现有的教育教学理念、知识已远不能胜任现在的新课改,因此如何加强新课程下的师资培训,打造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有利保障。我们围绕“新课程、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和“师德”这一培训目标,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本管理、能本管理、校本管理相互渗透的原则,确定以“问题探究为中心,校本培训为核心,集中培训为主题,骨干培训引领,课例分析为载体,实践反思为依托,总结提升为宗旨”的培训思路,采取“问题式、活动式、互动式、沙龙式、开放式”等形式,启动为期三年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拓宽教师培训渠道,搭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抓机构建设,形成培训合力 新课程师资培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进一步挖掘教师的潜能、潜质,也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问题。我们坚持教师、科研、培训一体化,成立由分管局长为组长,市、镇、校三位一体的培训队伍,建立分级负责的运行管理机制,强化责任,达成共识,整合各方面教育资源,建立“师资库”形成培训合力,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力求工作目标一致,工作内容一致,工作方法一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环环相扣,节节相依,做到政策到位、领导到位、管理到位、经费到位。本着“尊重人、信任人、鼓励人、发展人”的原则,分别制定《新课程实施规划》、《新课程实施方案》、《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发展性学生评价》、《新教师考核细则》、《幼儿教师考核细则》、《骨干教师考核细则》、《班主任考核细则》、《校本培训评价标准》,抓规划,抓资源,抓示范,抓评估、抓奖惩,充分发挥培训机构的指导、引领、监控、督导管理作用,抓点促面,全面推进新课程的实施,进一步挖掘教师的潜质、潜能。 二、抓自身建设,提高专业能力 培训者是师者之首,师者之友,师者之师。培训者既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又能把握教育的真谛,培训者的素质影响着师资培训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外树形内强素质,自我定位,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超越。 (一)、对培训者进行道德定位 道德是人的灵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培训者是教师贩导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 (1)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统一认识,与时俱进;(2)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爱岗敬业;(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身立教,举止文明;(4)团结协作,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维护;(5)严于律已,遵纪守法,有令则行,有禁则止;(6)明确职责,尽职尽责,勤勤恳恳地工人和,老老实实的做人,扎扎实实地做事,(7)端正态度,摆正心态,公正处事,做到干事不误事,揽事不揽权,谋事不谋利,到位不越位;(8)任劳会怨,默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