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红楼梦》——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红楼梦》是古典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的。《红楼梦》写作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在广阔的社会背景里,通过对平凡的日常生活的精心提炼和反复细致地描绘,如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上的各式各样的人物的本来面貌。《红楼梦》的艺术价值所在,我认为应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红楼梦》的主题、情节。 《红楼梦》所叙述的是个别家族,个别人物的实事记录,它用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揭露了贵族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的各个方面,以及它的不可避免的崩溃的必然趋势。封建阶级的贵族社会,在这部小说中给我留下了完整而深刻的真实形象。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卷首,虽然以“石头自譬”,“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一再剖白他对社会现实的态度: “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 “……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质耳。” “虽有些指奸佞贬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 这不过是曹雪芹力图逃避“文字狱”的“狡猾”之笔! 实际上作者一生的兴衰的际遇,同雍、乾两代王朝的政治风云的变化,毕竟关系太密切了。而《红楼梦》取材于一个由盛到衰的贵族家庭,要真实地反映贵族社会生活的矛盾和斗争,就无法避免对政治生活的描写,所以不管作者怎样反复剖白,他的笔仍然难以抑制地对当时的某些黑暗的政治现象,做了画龙点睛般地揭露和谴责。 《红楼梦》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一节文字,可以看作这部小说的总纲。这节文字写了清朝贵族统治所谓的“护官符”:“凡做地方官的都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势极富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也难保呢!——所以叫做“护官符”。 这段话虽然出自葫芦僧之口,但对刚刚靠“贾府王府之力”“补升”了“金陵应天府尹”的贾雨村来说,却是活生生的现实。因为他上任遇到的“殴伤人命” 的“葫芦案”主犯,就恰恰是这应天府上的了“护官符”的“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府子弟——“呆霸王”薛蟠。对金陵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这张“护官符”上记载着这样的“俗谚口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这“四大家族”不仅是本省“最有权势极富贵的大乡绅,”而且“四家皆联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横霸一方,无人敢惹。薛蟠打死了人,可以“没事人一般,”扬长而去,“这人命些些小事,自有他弟兄奴仆在此料理。”而贪赃的官吏,却“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使杀人者毫不在意地逍遥法外了。 《红楼梦》的这节文字,虽然是“有涉于世态”的简略描写,却深刻概括了封建贵族社会的黑暗政治的本质面貌,“葫芦”一案,不过是《红楼梦》所描写的残酷现实的一个小小缩影,在这个所谓“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的血腥统治下,何止白死了一个冯渊。纵欲行凶,为了他们自己的享乐,致被害者于死地,不正是《红楼梦》中男女主子们的家常便饭吗?因为抢夺几把古扇,贾赦就可以唆使京兆尹贾雨村诬陷穷书生石呆子拖欠官银而加以逮捕。变卖了他的家产,抄没了他的古扇,迫得他家破人亡。荣国府的“支柱”,残忍、狠辣的王凤姐,公开的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