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论探究式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知识面也随之扩大,在探究式阅读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不仅使整个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更好的发挥其主体作用。 一、在探究式阅读基础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探究式阅读是在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来的,它以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生动活泼地主动地探索研究问题,从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式阅读教学是一门强调开放的科学,它与生活俱在,充满人性之美;而多媒体具有的图文并茂以及活动影像等特点,对创设教学情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学中教师通过网络引疑,创设研讨情境;巧用相关的音乐,创设联想情境;运用动画刺激,创设直观情境;通过角色换位,创设体验情境等手段,寻求移动促动,动中求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中,使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以下就从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基础,阅读目标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两个方面进行简单阐述。 1.探究式阅读教学的目标与直观性的多媒体手段 探究式阅读的基础是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探究”。阅读教学的目标除了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之外,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尤为重要的。多媒体手段在实现这两个目标上有独特的优势,它能够用音乐渲染情境,用图像显示情境,使抽象的文字变得逼真、具体,更富有感染力。这些丰富的直观感受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手段,以其声音、图像、文字完美的结合,把书本中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为教改的深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例如:苏教版《夕阳真美》一文,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幻化出“太阳已经西斜,湛蓝的天空显得格外深邃。远处的群山一座连着一座,高高低低,连绵起伏。山峦身披着夕阳用余辉编织的金色衣衫。 ”这一美丽的情景,在形象视觉的感应中,干涩的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鲜活的画面。此时,执教老师满怀深情地吟诵课文,学生被眼前这壮美的画卷,耳畔悠扬的乐曲,老师那动听的话语激起了学习的欲望。教师及时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现在你面对此情此景你会对夕阳说些什么?面对如此美景,学生都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情,由衷地发出了心中的赞美——“好迷人!好美的夕阳啊!”一首首对夕阳的赞歌回荡在教室里,回荡在学生、教师的心坎里。于是情从境生,学生的心弦被拨动了,他们很投入地进入角色,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充分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对于优化阅读教学过程,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培养阅读兴趣,达成阅读教学目标可以说有着一定的作用。 2.探究性阅读的创新思维与灵活的多媒体手段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探究性阅读以阅读目的为前提,以信息论理论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而信息技术可以灵活地渗透在教学前、后,在借助网络的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刺激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也可得到较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