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
如何站在未来的高度,从社会的需求出发,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怪圈,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品格健全、素质优良的社会有用之材?近年来,我校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把学生置于社会之中,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注重“学做人”教育。 针对有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现状,我校从学做人的最基本素质入手进行教育。学校要求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平时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细小问题,随时随地进行引导,使学生懂得如何爱人,如何助人,如何与人平等相处。学校还要求教师平时以身示范、作出表率。很多班主任还充分利用班会课时间开展各种讨论。学校还利用一些全校性集体活动,如号召向特困生捐款,“一帮一”等活动,开展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等教育,使学生懂得“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
加强秩序教育。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具有维护和遵守社会的规范与秩序的意识,对于一个即将迈上社会的青年来说,至关重要。学校十分重视这种素质的培养,从初一新生入学就开始抓起。学校要求每位学生从平时的排队买饭、集会、乘车、看电影等日常生活中注意遵守社会和学校的规范与秩序,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还在切实贯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同时,结合我校实际,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将历年制订的“一日常规”“仪表仪容规范”“卫生管理条例”“十不规范”等汇编成《学生教育手册》,使学生的行为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范。同时加强教职工值日制、班级值周制和住宿管理制,设立团员文明岗、卫生监督岗、绿化监督岗,并强化遵守校纪校规的激励机制,开展班际竞赛和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学生等评比活动。学校还结合“二五”普法和学校自编的《警钟长鸣》等法制教材,进行法纪教育。学校积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建立后进生档案,由党员干部进行跟踪帮教。经共同努力,1996学年度起,学校已杜绝学生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