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0积分元)
永远的伤逝——读鲁迅《伤逝》有感 提纲: 《伤逝》要表达的是一个爱情悲剧。也许很多人在看了这本书之后会说当时的社会环境使得这对情侣最终走向分别,可是现在的社会中像这样的分手的事情是很多的,难道我们都要归罪于社会的环境吗?想当初两个人的结合还是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以及子君与其叔父的斗争,但是最终也难逃一个“离”字。可以看出,子君是从自己内心的出发点来对待涓生,来要求涓生,然而,涓生也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来要求子君,而且比子君更强烈。他们都在自私的要求着别人,却没有去改变自己,去适应彼此,欣赏彼此。 关键词:伤逝 悲剧 自私 爱情观
内容: 读过涓生和子君的故事,会让人对爱情无端地生出几分怅惘来。他们是一对觉醒了的知识分子,他们自由地恋爱,勇敢地抗争,好在,两个相爱的人,冲破旧思想的重重禁锢,终于走在了一起。然而现实并不是王子公主的美丽童话。辛苦得来的幸福,要怎样才能维护?相爱,只是篇首,是一场长剧的序幕。当人们沉浸在爱与被爱的喜怒哀乐中时,谁又能料想到结局呢? 在那样一个封建、落后的社会里,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顶着流言和讥笑,他们走出了同居的第一步,可前面的路,却是太泥泞太坎坷。恋爱是自由的,自己的路就只能靠自己来走。当有些更基础更重要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爱情,高高在上,也就成了一种奢谈。由于生活的压力接踵而来,原有的感情和希望渐渐地在生存的困境中消磨怠尽,性格的缺陷,加上心理上的种种改变,似乎生活,已经变得不能容忍了。两个自私的恋人,在当时的半封建环境下,打着新青年的幌子进行着自由恋爱。但俩人的封建气息并未完全清除干净。在同居后,涓生对于子君成为家庭主妇而抱怨,当子君不收拾房屋时又开始抱怨。说到底,涓生还是以一个封建式的贤妻良母来要求子君。然而,在这要求上有高于封建思想的要求。子君在同居后,由新女性向家庭妇女的转变,也说明子君是一个封建余孽。当然,这些都是环境的因素。其实,抛开了环境,这一切都是他们出于人的本性造成的,既是为自己着想的本性。 当子君与涓生刚开始相爱时,子君那句“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权利干涉我。”让涓生“说不出的狂喜”,震动了他的灵魂,知道中国女性在不远的将来,便要看见辉煌的曙色。两人开始对爱情的追求,出于自认为自己是新青年对彼此的相互欣赏,而且,彼此还在一种爱情兴奋中,暂时遮盖或掩饰了双方内心对彼真正的需要与要求。爱情总带着迷惑性的。 而子君对于涓生示爱以及爱的言辞竟至于读熟了一般,逼着涓生与自己温习,质问涓生,以至于到后来的“自修旧课”。这一切都让涓生以为可笑,而且也让涓生自以为清楚的知道子君热烈的爱他。正是因为涓生知道子君爱他,便为从内心要求子君怎样爱自己的心理形成了一个雏形。就像一个东西彻底的属于你时,你可以随心所欲,如果这件东西尚不是尽在掌握,你是不太好意思任性使用的。 之后,同居了三个星期,涓生渐渐的读懂了子君的灵魂,揭去了真实的隔膜。这就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