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0积分元)
论《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
[摘 要]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小说讽刺艺术的高峰。统观全书,这最好的讽刺功夫,集中表现在《范进中举》的精彩片断里,通过范进的不幸遭遇揭示科举制度带给一代士人的心灵创伤,还通过他们得意名场后的种种辉煌展示了一代士人醉心举业的心理内驱力,它对封建社会揭露得深刻透彻,它的讽刺手法淋漓尽致,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巨大影响,它在继承中国古代讽刺艺术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加上作者的天才创造,把中国古代讽刺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 对比 夸张 写实 描写
《范进中举》节选自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第三回,是全书最精彩的片断之一。它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境遇的变化,写了各类人物的表演,真实生动地显现其真伪、善恶和美丑的本来面目,而且发掘到人物的灵魂深处,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科举制度腐蚀读书人灵魂、摧残人才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穷形尽相地表现了封建末世的世道人心,对各类市侩小人,进行了有力的鞭挞和嘲讽。在这篇文章中,吴敬梓在继承我国古代讽刺艺术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加上他的天才创造,巧妙地运用对比、夸张、写实、描写等多种讽刺手法,把我国古代讽刺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运用强烈的对比来达到讽刺效果。 围绕着范进中举前后在贫富、尊卑、荣辱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小说进行了几组强烈的对比,淋漓尽致地揭露出当时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和到处散发着的腐朽庸俗的气息。表现在人物关系上是周围人物对范进态度上“冷”与“热”的鲜明对比。其中,众邻居的出场安排得独具匠心。在范进中举前,他要去参加乡试缺少盘费,邻居无人借钱给他,更无人资助。他到城里乡试几天里“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母亲也“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这时没有一个邻居送一口救命粮。范进的门庭冷落到了极点。然而范进中举喜报一到,这群好像是被导演有意藏在幕后的人物,便一齐蜂拥而至,走向前台来看热闹、贺喜、劝慰老太太。他们有人热心地“飞奔到集上”到处寻找“范老爷”,有人慷慨地从家里“拿鸡蛋酒米”,“捉两只鸡来”款待报子。范进发疯后,邻居有人忙前忙后热心与报子商量如何治“老爷”的疯病。抢救发疯的举人老爷时,那“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就连范进发疯时跑丢的那只鞋,也有人特意去寻来“替他穿上”。众邻居极尽谄媚讨好之能势,可谓丑态百出。作者对他们前倨后恭,嫌贫爱富的心态,进行了强烈的讽刺。 范进中举前,那拥有“万贯家私”的“文曲星”张静斋不知可曾听说过范进这个老童生(而他可是范进做梦也不敢奢望接触的“大人物”),与范进根本没有什么瓜葛,连他自己也承认“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可是一听范进中举,那“方面大耳”举人出身并做过一任知县的阔乡绅张静斋就急不可耐地前来恭贺,又是送银子,又是送房子,与范进称兄道弟,一下子从“一向有失亲近”变成“年谊世好”“至亲骨肉”了。这时范进的门前真是热闹到了极点。 对比最鲜明而又最见精彩的要算是范进的岳父胡屠户。范进中秀才回家,胡屠户“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作贺礼前去贺喜。然而一进门就骂范进是“现世宝”,“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于你”,“两年来不知累了我多少”还说范进能中秀才是靠他“积了什么德”,并给范进立“规矩”。在他将自己带来的“贺礼”吃光喝完之后,便“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那高傲自得的神态跃然纸上。当范进想去参加乡试,去同丈人商议借盘费时,一见面便“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个狗血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