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0积分元)
《骆驼祥子》悲剧意义 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是名守卫皇城的护军,1900年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从此,全家依靠母亲给人缝洗衣服和充当杂役的薄弱收入为生。老舍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大杂院的日常生活,使他从小就熟悉车夫、手工业工人、小商贩、下等艺人、娼妓等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大杂院的艺术熏陶,使他从小就喜爱流传于市井巷里的传统艺术(如曲艺、戏剧)为它们的魅力所吸引。他从这样的环境中,接受了与现代中国大多数作家不同的生活教育和艺术启蒙。《骆驼祥子》是老舍优秀的代表作,也是30年代一部经典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故事真实描绘的是一个名为祥子的北平人力车夫想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而三起三落的悲惨命运,他在黑暗的现实中痛苦的挣扎,最终还是逃不过黑暗的魔爪。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是他的这一愿望“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手那些辛苦与委屈”[佟家桓:《老舍小说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第1版,第218页
参考文献: 1、孟广来等:《老舍研究论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第1版。 2、赵园:《北京——城与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 3、史继中:《京味小说八大家》,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第1版。 4、黄修己:《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 5、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2版。 6、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 7、《老舍小说集》,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①,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乞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下面就通过对主要人物祥子的人物形象及命运进行分析来说明其悲剧意义。 一、人物形象悲剧发生的根源 任何一则故事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发生的。祥子生活在一个肮脏、不讲人道主义的旧社会。连年的军阀混战造成了经济萧条,社会混乱和民不聊生。在这样的社会里发生的绝大部分事情都是不公平的,公平是穷苦人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或许在梦中能拨开乌云寻觅到。用作品中写雨的语言来说:“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这句话是当时的社会现状的真实写照。 当时的社会其实是一个地位低下的穷苦人民的人间地狱,在这样一个令人窒息的黑暗社会里,许多穷人麻木的苟且偷生,剥削阶级抽干了他们的血后,还会贪婪的肯掉他们的骨头。在一个“吃人”环境中,下层劳动人民被人“吃”的残酷现实是无法改变的,他们的汗洒在昏黄的土地上且得不到一丝汇报,反而受到岁月的摧残。正如故事中老马说的“咱们卖汗,咱们的女人卖肉,我明白,我知道!”故事中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势玩弄老百姓,敲砸他们的血汗钱的孙侦探对着弱小无势的祥子说道:“你,你呀,我的傻兄弟,把你放了像放了个屁;把你杀了像抹个臭虫。”当时的劳动人民的命就是那么的低微,那么的不值得一提。这正是那个社会的悲哀,也正是祥子人生悲剧发生的根源。 二、人物形象三起三落的悲惨命运 作品生动的刻画了祥子这一形象,20年代,强权四起,军阀混战,大量的无路可走的农村劳动人民人流涌入城市。祥子因失去双亲和几亩土地来到了北平这个大都市。作品中描写祥子曾经是个正直、热爱生活的劳动者。他淳朴善良,热爱劳动,对生活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祥子是北京“最出色的车夫”行列中的人物。关于他的第一次买车的辛苦,作品中未作详细的描叙,而只是概括地交待了他“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