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积分元)
论会计人员道德观 《会计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十七条规定: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品质、严谨的工作作风,严守工作纪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对此,会计人员必须恪尽职守,诚实守信,不做假账。这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和待业准则。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形成和作用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形成 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职责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它既是会计工作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会计工作者工作好坏的标准。 回顾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他律阶段。第二、自律阶段。第三、价值目标阶段。 (二)会计道德的主要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体现。会计法律制度建设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法律规范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它在制度无法弥补缺陷时起到修正作用,是会计法治的人文基础;会计法律规范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制度保障作用,是维护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手段。可见,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具有互补性。会计职业道德的确立与完善将从伦理道德导向上遏制会计造假动机,对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将起到积极影响。 二、会计职业道德面临的问题及造成原因 (一).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问题,愈来愈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理论界、企业界以及政府的监管部门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要建设健康的、有活力的市场经济,必须尊崇诚信原则。在一个欺诈和舞弊盛行的社会里,弱者得不到公平,坦诚者最易受到伤害。因此,建立一个以诚信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是社会公众的共同愿望。而在会计行业里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最备受争议的,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几乎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例如: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广厦(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广厦)会计造假丑闻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上市公司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该公司的股票在其会计造假丑闻败露后股价大幅下跌,使广大股东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 其主要表现在: 1、会计法制观念淡薄,违法干预会计工作; 2、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假造凭证、帐表进行假审计、假评估 3、帐外设帐; 4、转移国有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