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90.00元)
论文编号:HY260 论文字数:6890,页数:07
说《马伯乐》的人物形像塑造
[摘 要] 《马伯乐》是萧红生前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但却颇受争议,评价不高,这不得不让人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极大的悲哀。这部未竟之作无疑是她生命体验、心路历程的结晶。马伯乐是中国现代丈学史上继阿Q之后又一个“愚弱”国民的代表,他集看客、洋奴、寄生虫、守财奴、精神胜力与精神失败于一身,体现了萧红对国民性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以及对“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不彻底的反思。 [关键词] 萧红 马伯乐 “愚弱”国民性 目录 [摘 要] 1 前言 1 一、马伯乐的精神胜利法与精神失败法 2 (一)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 2 (二)精神失败法 2 二、塑造《马伯乐》艺术形象的方式 3 (一)萧红对于逃难题材,进行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掘 3 (二)萧红极为圆熟的运用了“黑色幽默”及反讽的表现手法 4 三、对《马伯乐》这一形象的创新与突破 5 (一)以女性角度审视国民性问题。 5 (二)以人性角度来深化国民性的思考。 5 (三)以知识份子的身份摧毁了知识分子的精英定位。 6 参考文献: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