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应当通过规范业务和划分职能,明确国际贸易融资属信贷业务,将其纳入银行的信贷管理体系,并将进出口贸易融资业务的运作实施与实际操作的审贷职能进行分离,推行信用额度管理制度,以此来达到有效控制风险和积极服务客户的双重目的。 3、选择性借鉴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融资创新体系 随着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进出口企业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为适应这一变化,国际贸易融资创新也要与之协调同步,其中多样化和专业化的提高尤为突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创新,以及市场的变化,都从客观上促进了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风险变化。因此,商业银行应当研究和借鉴国际上成熟的管理方法和创新体系,再结合我国国情,根据不同融资主体采取最佳方式,从而达到盈利和有效规避风险的双重目的,为我国进出口企业营造出良好的融资环境。除此之外,我国商业银行还应学习国外同行的先进经验,把新旧两种融资方式结合起来,把国际贸易融资创新与国际结算结合起来,提升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产品的研发速度,以推动国际贸易融资形式向多样化发展,同时多样化的融资形式也带动着贸易融资业务量的不断扩大。
企业方面可以采取的优化措施
1、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训机制 许多企业缺乏精通国际贸易融资的专业人才是不争的事实。企业要想有效地利用国际贸易融资手段促成交易、降低自身成本、规避风险,必须建立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训机制,强化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专业知识的在岗培训,不断地提高业务人员素质。 2、提高自身素质 要想通过银行的支持谋求更快、更好的发展,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素质。首先,改变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克服普遍存在的家族式管理体制的弊病。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采用科学化管理,取代现有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其次,运用先进技术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最后,要认识到品牌的价值,通过培育自身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树立企业的新形象。 3、树立风险成本意识 外贸企业应当更新运行模式和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和研发,加强进出口贸易风险的认知和规避理念,把外贸风险管理当做企业管理的日常部分,并将其纳入内部控制和财务核算之中。外贸企业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也应该加强,要及时了解贸易对象的资信情况,利用不同的结算方式合理、科学的控制风险,从而降低交易风险。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了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现状及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以描述性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国际贸易融资的种类、特点、主要产品与风险特征,进而研究了国际贸易融资对国际贸易作用的理论,对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最后以中国为例研究了国际贸易融资的实施效果。 本文研究的结论主要有: (1)国际贸易融资作为金融发展的一个方面,对于促进国际贸易和有效参与国际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2)从国际贸易融资的供需来看存在着国际贸易融资缺口,需要政府的积极干预和支持,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国际贸易融资服务正蓬勃发展,对引导出口结构的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 (3)本文以中国进出口年度数据为例进行了国际贸易融资和国际贸易关系的 Johansen 协整性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Var 模型稳定性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国际贸易融资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原因,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国际贸易融资 国际贸易关系 国际贸易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