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修订后的《对外贸易法》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法,指导我国外贸健康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当时立法的环境及立法技术原因,2004年修订后的《对外贸易法》不能适应当前贸易环境及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势。比如尚欠缺贸易保护主义预警机制相关规定。只有使多级贸易保护主义预警机制有了法律依据,预警机制才可以遵循法律法规开展工作,及时作出相应贸易保护主义预警,协助引导国内外贸企业,避免贸易摩擦?"。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并结合WTO新规则制定专门针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法规,是我们应对后危机时期贸易局势的必修课。除了完善传统的法律规范,还需要针对性的釆取措施应对新型贸易保护主义手段。
比如,统一国家标准,建立出口协调机制;通过调整、制定与国际标准相一致的国家标准,建立出口协调机制,在出口价格、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作出保证,并建立有序的出口规模增长速度,从而减少贸易摩擦,特别是运用新兴的贸易保护手段来保护我国国内市场,最终使我国的贸易能够稳定、健康的发展。在实务方面,广大对外贸易从业人员要加强对国际贸易习惯法的学习,只有熟悉国际通用贸易流程,才能游刃有佘的参与其中。《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容易涉及到出口国的海关手续与原产地规则等行政规定,避免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行政性干涉,就要充分研究好贸易相对方所属国的海关手续及充分利用好国际贸易惯例,灵活使用国际贸易规则,避免因对惯例不熟悉而造成的贸易损失。
不仅仅限于《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托收统一规则》等等都是我们要时刻关注,并熟练用于国际贸易实务的国际惯例法规。国际贸易不仅是国内贸易的延伸,同时还标志着一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水平,是当代国际经济竞争的主要方式。通过对《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近年修改趋势的细节和深层把握,再联系到当前世界经济低迷不振的现状,当今世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明显,我国继续发展对外贸易的环境十分不利。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已不仅仅局限于关税壁垒、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传统手段,以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安全和技术标准等为借口的形形色色新贸易壁垒也不断增加,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保护隐蔽性、范围广泛性、影响双刃性、手段多样性、技术复杂性等特点。
转换经济增长方式,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调整对外出口货物贸易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出口含金量发展科技和核心竞争力是我国对外贸易未来转型的方向。与国际接轨,熟悉国际贸易惯例,把握WTO争端解决机制新规则,更适应国际贸易环境,促进国际贸易立法和反对贸易保护的法律,是当前我国发展经济所面临的当务之急。身处世界贸易格局变换的拐点,我国理应把握后危机时期贸易发展趋势,制定正确合理的对外贸易战略,在保持外贸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增强我国世界影响力,谋求新兴发展中国家新的新发展道路并建立起新的经济秩序指曰可待。
后危机时代 我国国际货物贸易 国际贸易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