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二)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第6课(人与社会)
人价值的自我实现:第7课 (人本身) (图三) (3)政治常识 在高中阶段政治常识是最后学习的政治知识,它的逻辑思维也相对于前两者来说比较特殊。从目录来看,每个章节都是以普遍性的理论知识为先导,然后以普遍性理论为基础学习我国政治制度和国家制度。另外,它的编制结构是从国家的重要性角度来编制的。 国体与政体:第1课 (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 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第2课(国家职能的执行) 国家的政党制度:第3课(领导国家政治的组织) 国家的民族和宗教:第4课(民族和宗教) 国家社会和对外政策:第5课(对外交往) 以上是从高中三个常识的知识结构和框架来了解逻辑思维方法。从这一角度分析,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学习的内容、学习的结构、学习的系统,能更有效地掌握知识。 二、从逻辑思维的步骤及层次来分析高中政治教学内容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构成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在整个高中阶段,我们的教学结构基本是以这个步骤和逻辑顺序进行教学的。在讲授新知识,总结理论的时候我们通常也是先确定概念然后作出基本判断然后作出一定的结论。在这个推理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逻辑思维的应用。而且这种方法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也是很有用处的,应该在政治教学中加以适用并使之明确化。 三、归纳与演绎的讲解方法 在政治教学中不仅有具体的推理形式,而且还有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比如: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法、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法。这两种方法是我们在教学中学会用到的。而其中我们最常用的就是演绎法。我们在授课过程中,这种方法被我们逐渐转化为先给出总结性的结论,然后加以论证。例如,我们在学习“企业”这个概念时,我们是先给出概念,而后运用与其他的概念相比较进行论证。这种论证方法既有它有利的一方面,使人们的演绎思维得到强化;但也有其不利的一方面,对于学生长期采用这种论证方法不仅枯燥、乏味而且容易产生牵强附会的感觉,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怀疑、不信任、甚至是厌恶。另外,长期使用一种思维方法也容易让学生形成一种惯性思维,忽视其他的思维方法和认识方法,对其思想进一步成熟也是不利的。同样是“企业”这个概念我们还可以从归纳法的角度来加以讲解。可以把几种类型的组织集中放在一起,首先由学生学说出他们认为哪个是企业,理由是什么;其次找出不同组织的个自特点进行总结。最后,再由学生或教师说明企业的概念及与其他组织的区别。实际上,这是一次考查学生知识的含量,练习他们的发散性思维的好机会。同时也活跃了气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再者,我们可以用逻辑的分析法来论证我们的一些观点。例如,哲学常识中关于“人的本质属性是自私的”这一观点,我们通过逻辑学的包含关系来解释是比较有效的。所谓“人的本质属性是自私的”观点是说人类所有人都是自私自利的,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无私的。这个说法具有明显的错误,因为从逻辑学上看这是一个全称概念,没有任何特例所以过于绝对了;其次,从现实来看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很多大公无私的人,只要有一个无私奉献的人,那么它的这个结论就是错误的。而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有很多的无私的人,所以,这个观点错误。在这里就运用了逻辑分析法,方便简单有效,有助于理解。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3/3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