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金融专业
论中小金融机构的稳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XCLW115668 论中小金融机构的稳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目 录
论文摘要………………………………………………………………….1
论文正文……………………………………………………………..1-12
中小金融的稳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1-5
中小金融的稳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5-9
中小金融的稳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9-12
论文参考文献…………………………………………………………….1
摘 要
金融稳定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金融稳定,就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持续增长,同样,没有经济发展,金融就没有稳定可言。中小金融机构是与区域经济为依托并服务于区域经济的金融企业,是整个金融体系有机组成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稳定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中小金融机构的不稳定,可能带来区域性的金融风险,近而引发系统性乃至全国性的金融风险.可能带来区域性经济的不景气,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近几年,通过创建金融安全区、防范和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就是为了维护中小金融机构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但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带来了银行分支机构的撤并、信贷审批权限的上收和信用总量的低增长,而地方政府要求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的欲望又十分强烈,这种过度依赖信贷投入拉动的经济增长,给予了我们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许多启示。
一、现状:经济的多元化和市场化格局促成了中小金融机构产生与发展,地方金融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1、经济的多元化和市场化带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造就了地方金融稳定及其发展。2、中小金融机构助推了经济快速增长。
二、问题:在粗放型的和金融支撑下的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中小金融机构不稳定的隐患逐渐显现,增大了金融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难度。1、粗放式的和金融支撑下的经济增长不利于中小金融机构稳定2、中小金融机构社会信誉低,不利于金融稳定。3、竞争使中小金融机构不稳定的隐患增加。4、中小金融机构历史包袱重,维护稳定难度大。
三、建议:稳定与发展将是经济金融永恒的主题。正确处理经济与金融互助共荣的关系,应该是金融要在促进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寻求稳定,地方经济要以维护金融稳定为前提,实现可持续增长。1、立足自身提升社会信誉,维护中小金融机构稳定。2、地方政府努力打造诚信社会,为中小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3、强化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确保中小金融机构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同时谋求自身的壮大和发展4、中小金融机构的历史包袱,促进经济金融稳定增长。5、提高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6、国家要适应金融机构多样化、区域化以及金融风险的变化趋势,加快建立金融机构存款保险机构。
论中小金融机构的稳定与区域经济发展
金融稳定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金融稳定,就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持续增长,同样,没有经济发展,金融就没有稳定可言。中小金融机构是与区域经济为依托并服务于区域经济的金融企业,是整个金融体系有机组成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稳定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中小金融机构的不稳定,可能带来区域性的金融风险,近而引发系统性乃至全国性的金融风险.可能带来区域性经济的不景气,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近几年,通过创建金融安全区、防范和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就是为了维护中小金融机构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但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带来了银行分支机构的撤并、信贷审批权限的上收和信用总量的低增长,而地方政府要求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的欲望又十分强烈,这种过度依赖信贷投入拉动的经济增长,给予了我们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许多启示。
一、现状:经济的多元化和市场化格局促成了中小金融机构产生与发展,地方金融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金融实行了一切信用集中于国家银行。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单一的国有、集体所有制经济格局被打破,随之而来的以国有、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性质并存特别是股份制的建立,使得我国经济多元化、市场化的形成,我国金融体制走向了多元化,中小金融机构已是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部分,发挥着促使地方经济稳定增长的金融杠杆作用。
1、经济的多元化和市场化带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造就了地方金融稳定及其发展。
仅在1978~1998年改革开放的20年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其间国国有企业改革,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股份制企业的产生,个体私营民营企业的成长壮大等等,原有的国家专业银行已不能适应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在国家专业银行改革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同时,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催生了中小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扬光大。先是股份制商业银行陆续组建和成立,已成为大中城市经济发展的中间力量。到2003年底,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为3.89万亿元,其中贷款余额为2.24万亿元,实现利润也大幅度增加。其次是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是城市金融的完善和补充,发挥了促进中等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城市商业银行是在城市信用社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吸收地方财政和企业入股组建而成,截至2003年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为1.48万亿元,其中贷款余额为7661.64亿元;而全国城市信用社资产总额达到了1487.2亿元,其中贷款余额836.99亿元。从整体上看,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的快速产生和发展,经营管理水平、社会经济效益和抵御风险能力都在不断增强。再次是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网点多,分布广,坚持服务“三农”的发展方向,得到了较快发展。截至2003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资产总额为2.67万亿元,其中贷款1.7万亿元。总之,正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多元化,才有今天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和不断壮大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才给予了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机遇;正因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才为中小金融机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2、中小金融机构助推了经济快速增长。
经济要发展,需要一个稳定投入的信贷市场和良性营运的金融环境。近年来,中小金融机构发挥了助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的作用。
一是中小金融机构的信贷市场份额占比提高快,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增强。股份制商业银行支持大中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支持中小城市经济的力度加大,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中小金融机构的信贷市场份额占比在逐年提高。如在遂宁城市经济中,遂宁市城市信用社各项贷款逐年增加较快,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矛盾。在“九五”和“十五”期间,遂宁市城市信用社贷款年均增长27.69%和6.9%,分别高于辖区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年均增长的13.26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截至2004年3月末,遂宁市城市信用社贷款余额为3.33亿元,占辖区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余额的5%,较1995年和2000年提高了1.1和0.4个百分点;特别是增加了对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贷款投入,遂宁市城市信用社发放的个体工商户贷款占其各项贷款的50.13%,贷款的投量和信贷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较好地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的信贷需求。
二是中小金融机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村信用社坚持服务“三农”的发展方向,改进小额信用农贷发放方式,农贷投放力度逐年加大,占比逐年提高。在“九五”和“十五”期间,遂宁市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年均增长分别为18.32%、27.41%,而辖内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农业贷款在逐年减少。截至2004年3月末,遂宁市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为11.35亿元,占全辖农业贷款的79.98%。农村信用社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小生产”与社会主义“大市场”之间的信贷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促进了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
三是中小金融机构较好地支持了县域经济发展。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进行大刀阔斧的布局调整,撤并和收缩县域金融网点,信贷重点投向了垄断行业和重点企业。因此,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中小金融机构正在弥补因国家银行退出而留下的信贷市场空缺,满足县域中小企业、个体和农业的信贷需求。在“九五”至“十五”期间,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蓬溪县发放的贷款年均增长仅为3.5%,而中小金融机构贷款年均增长达到了7.2%。
四是中小金融机构发挥了抵御区域性金融风险作用,稳定了金融和发展了经济。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在维护中小金融机构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①农村信用社积极拆借资金,确保了城市信用社支付,防范和化解了城市信用社的支付风险。1989—2001年,遂宁市农村信用社共拆借给城市信用社资金达7500万元,截至2003年12月末,拆借资金余额为5500万元。②在清理整顿金融“三乱”中,中小金融机构发挥了稳定金融的作用。1999年上半年,我国清理整顿社会乱办金融行为,关闭了“农村合作基金会”和“供销社股金会”,农村信用社承担了股金的兑付和借款的置换重任。在遂宁市,整体并入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基金会67个,分块划转19个,并入和划转的股金达5.58亿元,其中个人股5.19亿元。自首期股金兑付以来,未发生挤兑哄闹事件,确保了一方金融平安。
二、问题:在粗放型的和金融支撑下的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中小金融机构不稳定的隐患逐渐显现,增大了金融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难度。
1、粗放式的和金融支撑下的经济增长不利于中小金融机构稳定。发展与稳定并不是成绝对的正相关关系,超常和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并不能使金融稳定,即一切忽视经济金融运行质量和效益的经济增长,都将增大金融运行负荷。当前,在地方经济增长中,经济的增长仍属典型的依赖投资拉动,而消费和出口的拉动力明显不足。2000—2003年,遂宁市GDP年均增长为10.48%,投资年均增长36.71%,而金融机构贷款年均增长达到了9.56%。地方政府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必然强烈要求金融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信贷投入。在当前的金融体制格局里,地方政府把国有商业银行赖何不得,但中小金融机构就难以摆脱政府的干预,指令性贷款和协调贷款使地方金融机构控制贷款规模难,难以避免基层政府的摊派和影响。因此,中小金融机构资金运用超比例和政府欠债严重。2003年,湖南省在一项全省调查活动中,发现地方党政干部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达20多亿元,最长的一笔贷款竟拖欠20年。另外,据统计,截至2002年6月末,全国因基层政府介入乡镇企业转制、破产,造成农信社损失800多亿元,因乡村两级行政借款,造成农信社损失400多亿元。
2、中小金融机构社会信誉低,不利于金融稳定。中小金融机构不稳定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信誉,受乱集资和乱办金融行为影响,以及中小金融机构自身的清理整顿,实施的市场退出,社会公众对地方金融的信誉度比较低,普遍存在有钱存银行,认为钱存入带有“国”字号和“银”字牌的金融机构最保险,否则,风险都很大,因此,中小金融机构组织存款难。在“九五”至“十五”期间,遂宁市国有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年均增长18.95%,而遂宁市中小金融机构储蓄存款年均增长仅为14.05%,低于国有商业银行年均增长的4.9个百分点。并且,每刮起一次整顿金融风潮,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就要遭到一次大的打击,向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一次大转移、大搬家。1999年,我国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和供销社股金会,当年遂宁市中小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仅增加2.5亿元,若剔除农村合作基金会股金划转数,实际储蓄存款较年初减少1亿元以上,而国有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就猛增了10.09亿元,增长28.82%;2001年,我国整顿城市信用社,中小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又遭到了一次大冲击,有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出现了挤兑存款的现象。所以,社会信用问题已成为中小金融机构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3、竞争使中小金融机构不稳定的隐患增加。在欠发达地区,城乡信用社规模小、结算手段落后、基础差、资本金不足、竞争能力弱。一是资本金不足,股本结构不合理,在竞争中处于弱势。截至2003年末,遂宁市城市信用社资本充足率为6.36%,全市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在4%以下的信用社48个,占总数的92.31%。股本结构不合理,没有体现信用社的经营特点和准确定位,股东非自愿入股导致贷款入股和变相抽逃资本金的现象突出。二是在存款的竞争中处于弱势。主要是受结算手段落后的影响,资金流动的跨区域、跨行业与中小金融机构结算单一性、地域性限制的矛盾日渐突出,储蓄存款上升慢,靠感情拉储,贷款吸存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单位存款占比高,并主要集中于几个大户,资金大进大出的现象突出,对信用社的资金运用、盈利能力和稳健经营形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三是在信贷竞争中处于弱势。中小金融机构信贷服务于弱势群体多,信贷风险大。由于中小金融机构规模小,对优质客户凝聚力弱,信贷服务满足的是小企业或高风险行业,多数是已被银行筛选过的客户,信贷风险大,不良贷款占比高。2003年末,遂宁市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率为30.13%,比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高12个百分点;有高风险农村信用社34个,占全辖信用社的65.39%,其中:资不抵债社30个,占57.69%。因此,维护中小金融机构稳定任重而道远。
4、中小金融机构历史包袱重,维护稳定难度大。中小金融机构历史包袱重,支持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难度大。为了消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历史包袱,中央财政给予了解决,而中小金融历史包袱消化难,导致了经营负荷重,信贷资产质量低。据调查,遂宁市农村信用社因国家政策性而形成的历史包袱达2亿元以上(不包括国企改革逃废的金融债权)。一是保值补贴增大了地方金融亏损。国有商业银行支付居民存款保值补贴由中央财政给予了解决,中小金融机构支付居民存款的保值补贴还未找到资金来源,截至2003年末,遂宁市农村信用社支付居民存款的保值补贴达4672万元。二是农村合作基金会划转的借款收回难。1999年,遂宁市并入、划转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收购的合作基金会借款1.82亿元,截至2003年12月末,还有1.01亿元很难收回。三是拆借资金清偿难。为了防范片区金融风险,在人民银行的协调下,遂宁市农村信用社拆借资金保城市信用社支付,现有资金余额5500万元,这些城市信用社已停业关闭,资金清偿难。四是中小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处置难。为了迎接外资银行的冲击,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由资产管理公司收购进行集中处置,而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仍靠提取呆帐准备金进行消化,但因企业悬空和逃废金融债务严重,地方金融维权难,不良贷款“双降”难。所以,因政策性原因给地方金融带来的历史包袱未得到及时化解和逃废债现象严重,都增大了地方金融风险,制约了中小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发展难度大。
三、建议:稳定与发展将是经济金融永恒的主题。正确处理经济与金融互助共荣的关系,应该是金融要在促进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寻求稳定,地方经济要以维护金融稳定为前提,实现可持续增长。
1、立足自身提升社会信誉,维护中小金融机构稳定。中小金融机构的稳定,离不开自身信誉水平的提高,因此,首先,要将提高自身信誉水平作为稳定金融的突破口。一方面要在市场环境中找准市场定位,建立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创新业务品种,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努力提升地方金融社会信誉水平,实施品牌战略。抓住宣传金融法规为契机,大肆宣扬地方金融的合法性,存入中小金融机构的居民的储蓄存款同样受国家法律保护,消除社会对地方金融的不信任。其次,要建立以准确的贷款五级分类--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为目的的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充实地方金融股本金。地方政府要利用有效手段,增加中小金融机构股本金,并对其股本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增强中小金融机构抗击风险能力。
2、地方政府努力打造诚信社会,为中小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大力宏扬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筑牢诚信的思想道德防线;一方面,加大依法打击逃废债行为的力度,让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人和事件没有市场,筑牢公平与正义的法律防线;再一方面次,建议地方政府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提高中小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安全系数,为中小金融机构的稳定提供一定的保护屏障.
3、强化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确保中小金融机构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同时谋求自身的壮大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的稳定来自于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效益型的经济增长来自于消费和出口的拉动。地方政府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适度增加投资的前提下,利用市场进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走效益型经济增长的路子。地方政府要转变对金融的考核方式,考核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对地方经济的拉动效益,考核金融机构盘活沉淀资金对地方经济的拉动效益,考核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绝对额的下降和经营效益的提高,将效益的增长作为贯穿考核金融各项指标的主线,这样在实现效益增长的前提下,才能牢固中小金融机构稳定的基础,才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4、消化中小金融机构的历史包袱,促进经济金融稳定增长。地方政府要着眼对中小金融机构历史包袱的消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当前,中小金融机构的历史包袱主要集中在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正在进行,这次改革将建立起产权清晰、约束有效、财务健康、监管到位、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为农村社区服务的地方性金融企业。中小金融机构要抓住改革契机,优化信贷资产配置,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5、提高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地方政府要提高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将中小金融机构的稳定作为第一要务来抓。以创建“信用企业”、“信用村(镇)”、“信用户”等活动为载体,加大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力度,强化对金融法律法规的宣传,全面提高社会公众的金融意识、信用意识和风险意识,坚决打击和有效制止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建议地方政府成立由公安、法院和银行等部门组成的打击逃废金融债务领导小组,帮助金融部门清理不良金融债权,特别是对已停业关闭的城市信用社的还未收回的贷款,以及关停的农村合作基金会的资产进行集中清理,加大清收力度,为金融的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6、国家要适应金融机构多样化、区域化以及金融风险的变化趋势,加快建立金融机构存款保险机构。存款保险机构的建立有利于增强社会公众对中小金融机构的信誉程度,有利于中小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较平等的地位;同时有利于化解单个金融机构的支付风险对整个中小金融机构带来的信誉伤害,有利于减轻国家维护金融稳定的压力。建立存款保险机构要采取国家出资、法律保障、社会和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经营管理体制。
(作者单位:人行遂宁市中心支行)
参 考 文 献
1、张华 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年
2、戴国强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年
3、耿建新、徐经长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新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
4、陆德明、李红霞 金融危机与国际会计准则 《会计研究》 1999年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网络银行的风险控制与管理
下一篇
:
论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中小
金融机构
稳定
区域经济
发展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
广告位